经管类大学生情商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7-25页 |
·管类大学生情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17页 |
·管类大学生情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与设计 | 第17-20页 |
·经管类大学生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 第20-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经管类大学生的情商状况数据收集和整理 | 第25-32页 |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状况的数据收集 | 第25-26页 |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调查内容和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状况的数据整理 | 第26-31页 |
·问卷有效性分析 | 第26页 |
·统计数据分析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经管类大学生的情商现状分析 | 第32-47页 |
·管类大学生情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方面 | 第32-34页 |
·认知他人能力方面 | 第34-35页 |
·自我激励能力方面 | 第35-36页 |
·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第36-37页 |
·自我认知能力方面 | 第37页 |
·管类大学生存在情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6页 |
·家庭因素 | 第37-40页 |
·学校因素 | 第40-42页 |
·社会因素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培养体系的构建 | 第47-59页 |
·建立经管类大学生情商培养体系的目标 | 第47页 |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培养体系框架 | 第47-48页 |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培养体系的内容 | 第48-58页 |
·家庭方面 | 第48-50页 |
·学校方面 | 第50-57页 |
·社会方面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经管类大学生情商培养的保障措施 | 第59-62页 |
·家庭方面 | 第59页 |
·学校方面 | 第59-61页 |
·转变教学理念,实行智商与情商共同发展 | 第59-60页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 第60页 |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 第60-61页 |
·社会方面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