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8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村合作金融概述与必要性分析 | 第19-25页 |
·农村合作金融概述 | 第19-21页 |
·合作金融 | 第19-20页 |
·农村合作金融 | 第20-21页 |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分析——基于山西省农村的金融供求角度 | 第21-24页 |
·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概述 | 第21-22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 第22-23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 第23-24页 |
·山西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及问题 | 第25-36页 |
·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 | 第25-26页 |
·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25页 |
·山西省农村资金互助社 | 第25-26页 |
·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 | 第26-32页 |
·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山西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宏观方面的问题 | 第32-33页 |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4章 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变量选择 | 第36-37页 |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实证分析 | 第37-41页 |
·序列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协整检验 | 第38-4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5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 第42-48页 |
·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2-45页 |
·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2-43页 |
·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3-44页 |
·法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4-45页 |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5-46页 |
·孟加拉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5-46页 |
·印度的农村合作合作金融 | 第46页 |
·国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借鉴意义 | 第46-48页 |
·政府支持,保障合作性质 | 第46-47页 |
·因地制宜,优化组织架构 | 第47页 |
·健全法律,规范经营模式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第6章 发展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的建议 | 第48-56页 |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第48-50页 |
·建立农村合作保险 | 第48-49页 |
·建立农村合作担保 | 第49-50页 |
·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 第50-52页 |
·明确产权改革路径 | 第50-51页 |
·完善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 | 第51-52页 |
·优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 第52-54页 |
·拓宽资金来源,增加扶持力度 | 第52-53页 |
·严抓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 第53页 |
·调整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 | 第53-54页 |
·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 | 第54-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1、结论 | 第56页 |
2、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