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超支化高分子拓扑结构分析与分子内环化控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附表-文中的主要术语及其全称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9页
   ·引言第12-13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第13-25页
     ·AB_n单体缩聚第13-15页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第15-16页
     ·自缩合开环聚合第16-18页
     ·常规双单体缩聚第18-21页
     ·偶合单体缩聚第21-22页
     ·其他方法第22-25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表征第25-30页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第25-27页
     ·拓扑结构第27-30页
   ·超支化聚合物主要应用第30-38页
     ·光电材料第31-32页
     ·纳米材料第32-33页
     ·生物医药第33-35页
     ·复合材料第35-37页
     ·表面工程材料第37-38页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第38-39页
第二章 A_m+B_n型超支化聚合物拓扑结构分析第39-61页
   ·引言第39-40页
   ·实验部分第40-43页
     ·原料第40页
     ·表征手段第40页
     ·单体合成第40-41页
     ·聚合物制备第41-43页
   ·理论分析第43-53页
     ·逐步构造法第44-46页
     ·官能团-共价键平衡法第46-47页
     ·结构模型验证第47-50页
     ·NMR-SEC法测定ANC值第50-53页
   ·模型聚合物实验验证第53-60页
     ·单体合成第53-54页
     ·A_2+B_3型聚合物表征第54-58页
     ·A_2+B_3超支化聚合物ANC和MC值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A_2+B_3型超支化聚合物拓扑结构的定量表征第61-82页
   ·引言第61-62页
   ·实验部分第62-66页
     ·原料第62页
     ·表征手段第62-63页
     ·A_2单体合成第63页
     ·超支化聚碳硅烷合成第63-65页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第65-66页
   ·理论分析第66-69页
     ·环化指数(CI)第66-67页
     ·端基指数(TI)第67-69页
   ·模型聚合物实验验证第69-81页
     ·A_2单体合成第69-70页
     ·A_2+B_3型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第70-77页
     ·A_2+B_3型超支化聚合物CI和TI值第77-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AB_n型超支化聚合物拓扑结构分析第82-91页
   ·引言第82-83页
   ·实验部分第83-87页
     ·原料第83页
     ·表征手段第83页
     ·AB_2超支化聚酯的制备第83-84页
     ·理论分析第84-87页
   ·模型聚合物实验验证第87-89页
     ·CT法测定超支化聚酯的羟值第87页
     ·滴定法测定超支化聚酯的羟值第87页
     ·NMR法测定超支化聚酯的羟值第87-89页
   ·结果与讨论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A_2+B_3型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内环化控制第91-107页
   ·引言第91-92页
   ·实验部分第92-94页
     ·原料第92页
     ·实验表征第92页
     ·A_2单体合成第92-93页
     ·B_3单体的合成第93页
     ·A_2+B_3法制备超支化聚三唑酯第93-94页
     ·超支化聚三唑酯的降解第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106页
     ·A_2单体合成第94-96页
     ·B_3单体合成第96-98页
     ·超支化聚三唑酯制备第98-101页
     ·超支化聚三唑酯分子内环化结构控制第101-103页
     ·超支化聚三唑酯解离和降解第103-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结论第107-108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7页
攻读博士期刊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第127-129页
 1.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第127-128页
 2. 合作发表论文第128页
 3. 参与科研情况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组群到分群:自组织群集运动的理论建模与分析
下一篇:ZnTe的晶体生长、性能表征与缺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