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 | 第12-13页 |
| ·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 | 第13-14页 |
| ·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 | 第14-16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 | 第16-17页 |
| ·各种振动能量收集的对比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思路及工作安排 | 第18-21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论文工作安排 | 第19-21页 |
| 第2章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模型的建立 | 第21-31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的基本原理 | 第21-26页 |
| ·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性能 | 第21-23页 |
|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工作特性 | 第23-24页 |
|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机电转换原理 | 第24-26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 第26-30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的仿真分析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设计 | 第31-44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31-38页 |
| ·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 ·超磁致伸缩棒的设计优化 | 第32-33页 |
| ·感应线圈的设计 | 第33-35页 |
| ·线圈骨架的设计 | 第35页 |
| ·预应力施加装置的设计 | 第35-36页 |
| ·偏置磁场及磁路的设计 | 第36-38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激振源选择 | 第38-40页 |
| ·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输出的感应电压和输入振动信号的关系 | 第38-40页 |
| ·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激振源选择 | 第40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电路的设计 | 第40-43页 |
| ·电压放大电路 | 第41-42页 |
| ·全桥整流滤波电路 | 第42-43页 |
| ·振动能量收集电路的仿真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实验研究 | 第44-54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超磁致伸缩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样机制作 | 第44-46页 |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46-49页 |
| ·实验原理 | 第46页 |
| ·实验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46-49页 |
| ·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4-55页 |
| ·论文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