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植物—土水氮迁移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表目录第13-14页
图目录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引言第15-19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6-19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项目支持第20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设置第23-25页
   ·研究区概况第23页
   ·试验设置第23-25页
     ·小流域植被类型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23-24页
     ·赋石水库集水区板栗林地水-土界面土壤氮素迁移特征第24页
     ·不同氮处理下速生柳对水体氮的吸收、分配及生理响应特征第24-25页
第三章 小流域植被类型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25-37页
   ·研究方法第25-27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25-26页
     ·土壤样品测试方法第26页
     ·数据统计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不同生长季节各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第27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 NO_3--N 和 NH_4+-N 的分布特征第27-28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 0~20cm 土壤氮的分布特征第28-29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 20~40cm 土壤氮的分布特征第29-31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解性氮的分布特征第31-32页
     ·0~20cm 土壤 NO_3--N 和 NH_4+-N 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第32-33页
   ·结论与讨论第33-37页
     ·植被类型对土壤 NO_3--N 和 NH_4+-N 的影响第33-34页
     ·植物非生长季和生长季对土壤 NO_3--N 和 NH_4+-N 的影响第34-35页
     ·土壤理化指标及环境因子对土壤 NO_3--N 和 NH_4+-N 的影响第35-37页
第四章 赋石水库集水区板栗林地水-土界面土壤氮素迁移特征第37-51页
   ·径流小区植被概况第37-38页
   ·研究方法第38-39页
     ·径流水样采集与测试第38-39页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试第39页
     ·数据统计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径流水量变化第39-40页
     ·径流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第40-43页
     ·径流水水质指标相关关系第43-44页
     ·氮磷流失与径流水量的关系第44-46页
     ·雨季前径流场不同位置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分布情况第46页
     ·雨季后径流场不同位置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分布情况第46-47页
   ·结论与讨论第47-51页
     ·板栗林地表径流水质时间变化第47-48页
     ·板栗林地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空间异质性第48-51页
第五章 不同氮处理下速生柳对水体氮的吸收、分配及生理响应特征第51-65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供试材料培养与方法第52-53页
     ·研究方法第53-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2页
     ·不同氮处理对柳树各器官生物量和氮吸收的影响第54页
     ·不同氮处理对柳树15N 吸收、分配的影响第54-58页
     ·不同氮处理对柳树叶和根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8-61页
     ·不同氮处理对柳树根系活力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第61-62页
   ·结论与讨论第62-65页
     ·氮素形态与浓度对柳树吸收、分配氮素的影响第62-63页
     ·氮素形态与浓度对柳树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9页
   ·结论第65-67页
     ·植被类型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65-66页
     ·集水区板栗林地氮素土-水迁移特征第66页
     ·不同氮处理对旱柳氮吸收、分配及生理响应特征第66-67页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2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滨柃植物群落动态及结构特征研究
下一篇:三峡库区秭归—巫山段消落带植被和土壤性状时空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