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我国的应用 | 第10页 |
·半刚性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原因 | 第10-11页 |
·反射裂缝形成和扩展机理 | 第11-12页 |
·纤维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可行性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纤维增强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组成材料及结构特点 | 第17-24页 |
·组成材料及性能指标 | 第17-20页 |
·组成材料 | 第17-20页 |
·结构特点 | 第20-22页 |
·结构组成及施工工艺 | 第20-21页 |
·材料结构力学分析 | 第21-22页 |
·技术性能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纤维乳化沥青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抗裂行为分析 | 第24-36页 |
·界面理论 | 第24-26页 |
·界面浸润理论 | 第24-25页 |
·化学键理论 | 第25页 |
·过渡层理论 | 第25-26页 |
·裂缝尖端应力下纤维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的破坏形式 | 第26-29页 |
·界面损伤开裂 | 第26-27页 |
·纤维的断裂 | 第27-29页 |
·纤维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的断裂韧性分析 | 第29-32页 |
·基于断裂力学的断裂韧度计算方法 | 第29页 |
·纤维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图像采集及处理 | 第29-32页 |
·基于断裂力学的阻裂机理分析 | 第32-35页 |
·应力强度因子模型 | 第32页 |
·半刚性基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断裂性能试验 | 第36-50页 |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6-41页 |
·原材料 | 第36-38页 |
·计算配合比设计 | 第38-40页 |
·计算配合比试拌 | 第40页 |
·配合比的确定 | 第40-41页 |
·沥青面层配合比设计 | 第41-46页 |
·沥青 | 第41页 |
·集料 | 第41-42页 |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42页 |
·确定最佳油石比 | 第42-44页 |
·路用性能检验 | 第44-46页 |
·乳化沥青性能 | 第46页 |
·试件成型方式 | 第46-50页 |
·试件的尺寸与结构 | 第46-47页 |
·试件的制作过程 | 第47-48页 |
·断裂性能试验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第五章 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断裂性能分析 | 第50-61页 |
·混凝土断裂能及其影响因素 | 第50-53页 |
·混凝土断裂能 | 第50-52页 |
·混凝土断裂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不同温度下断裂参数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不同温度下三点弯曲断裂参数试验结果 | 第53-55页 |
·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性能断裂参数分析 | 第55-57页 |
·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断裂性能温度敏感性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1页 |
·建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