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耶拿派诗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1-23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11-14页 |
(二)理论渊源 | 第14-23页 |
二、耶拿派诗学主要观点 | 第23-36页 |
(一)诗的本质论:诗是神性、无限性的表现 | 第23-27页 |
(二)诗的结构论:诗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第27-28页 |
(三)诗的语言论:诗的语言追求形象性和音乐性 | 第28-29页 |
(四)诗的创作论:诗是理性与非理性结合的产物,诗人以反讽的态度看世界 | 第29-32页 |
(五)诗的功能论:诗是作为审美教育的工具来实现人的自由和审美救赎 | 第32-34页 |
(六)诗的批评论:批评是历史与哲学之间的中心环节 | 第34-36页 |
三、耶拿派诗学的独特性价值与缺陷 | 第36-43页 |
(一)蔑视传统的创新精神 | 第36-38页 |
(二)思辨和精神探索的性质 | 第38-40页 |
(三)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和缺陷 | 第40-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