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题材的歌曲创作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绪论 | 第6-10页 |
| 一、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抗美援朝题材歌曲的产生 | 第10-15页 |
| 第一节 中国近代歌曲的发展脉络 | 第10-13页 |
| 一、 中国歌曲创作的萌芽与初创 | 第10-11页 |
| 二、 中国歌曲创作的成熟与发展 | 第11-12页 |
| 三、 中国歌曲创作的繁荣与高潮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抗美援朝歌曲的创作背景 | 第13-15页 |
| 一、 抗美援朝战争 | 第13-14页 |
| 二、 抗美援朝音乐的产生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抗美援朝题材歌曲的创作 | 第15-62页 |
| 第一节 “进行曲”体裁的抗美援朝歌曲 | 第15-31页 |
| 一、 内容分类 | 第16-17页 |
| 二、 歌词特征 | 第17-18页 |
| 三、 曲式结构 | 第18-22页 |
| 四、 节拍节奏 | 第22-23页 |
| 五、 动机与旋律线 | 第23-26页 |
| 六、 发展手法 | 第26-29页 |
| 七、 调式调性 | 第29-31页 |
| 第二节 “抒情曲”体裁的抗美援朝歌曲 | 第31-46页 |
| 一、 内容分类 | 第31-32页 |
| 二、 歌词特征 | 第32-33页 |
| 三、 曲式结构 | 第33-36页 |
| 四、 节拍节奏 | 第36-38页 |
| 五、 动机与旋律线 | 第38-40页 |
| 六、 发展手法 | 第40-44页 |
| 七、 调式调性 | 第44-46页 |
| 第三节 “叙事曲”体裁的抗美援朝歌曲 | 第46-62页 |
| 一、 歌词特征 | 第47-49页 |
| 二、 曲式结构 | 第49-50页 |
| 三、 节拍节奏 | 第50-53页 |
| 四、 主题与旋律线条 | 第53-55页 |
| 五、 发展手法 | 第55-57页 |
| 六、 调式调性 | 第57-62页 |
| 第三章 抗美援朝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 第62-74页 |
| 第一节 抗美援朝歌曲的艺术特征 | 第62-68页 |
| 一、 题材内容的广泛性 | 第62-64页 |
| 二、 体裁形式的丰富性 | 第64-65页 |
| 三、 作曲家群的多元性 | 第65-66页 |
| 四、 演唱形式的多样性 | 第66-68页 |
| 第二节 抗美援朝歌曲的文化内涵 | 第68-74页 |
| 一、 社会价值的体现 | 第68-69页 |
| 二、 审美价值的展现 | 第69-74页 |
| 结语 | 第74-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附录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