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电化学氢—硫自养协同反硝化去除水中硝酸盐工艺及其优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前言第10-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1页
     ·物理法第13-15页
     ·化学法第15-16页
     ·生物法第16-21页
   ·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第21-26页
     ·地下水生物处理法的分类第21-22页
     ·氢自养法第22-24页
     ·硫自养法第24-26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柱工艺研究第27-43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7-29页
     ·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柱的建立第27-28页
     ·实验仪器和分析方法第28-29页
   ·硫自养反应动力学第29-38页
     ·低浓度硝氮条件下硫自养动力学模拟第29-34页
     ·不同浓度下的硫自养动力学第34-35页
     ·不同 HRT 条件下的硫自养动力学第35-38页
   ·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柱长期运行实验第38-41页
     ·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柱硝氮的去除第38-40页
     ·出水硫酸根的变化第40-41页
     ·硫段微生物检测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单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工艺研究第43-58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5页
     ·反应器的建立第45页
     ·分析方法和仪器第45页
   ·单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启动第45-52页
     ·单纯电化学去除硝酸盐的研究第45-47页
     ·菌种采集和培养第47-48页
     ·单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挂膜第48-51页
     ·微生物异养反硝化脱硝反应动力学模拟第51-52页
   ·单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长期运行实验第52-56页
     ·长期运行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2-54页
     ·影响反应器脱硝的因素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工艺及其优化第58-82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8-60页
     ·反应器的建立第58-60页
     ·分析方法和仪器第60页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启动第60-66页
     ·单纯电化学去除硝酸盐的研究第60-62页
     ·菌种采集和培养第62页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挂膜第62-65页
     ·微生物异养反硝化脱硝反应动力学模拟第65-66页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长期运行实验第66-73页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长期运行第66-69页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影响因素第69-71页
     ·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结垢分析第71-73页
   ·大高径比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启动第73-75页
     ·4#反应器启动时硝氮、亚硝氮的变化第73-75页
     ·4#反应器的启动时 ORP 值、pH 值的变化第75页
   ·大高径比双室三维电极生物膜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长期运行第75-80页
     ·反应器运行方案第75-76页
     ·反应器运行出水硝酸盐、亚硝酸盐变化第76-78页
     ·反应器状态变化第78页
     ·不同因素对 4#反应器脱硝的影响第78-80页
   ·1#、2#、3#反应器的比较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电化学氢-硫自养协同反硝化中试工艺研究第82-95页
   ·前言第82页
   ·电化学氢自养-硫自养串联实验第82-85页
     ·电化学氢自养-硫自养串联实验反应器的建立第82-83页
     ·电化学氢自养-硫自养串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3-85页
   ·电化学氢自养-硫自养反硝化中试装置的材料和方法第85-91页
     ·电化学氢自养-硫自养反硝化中试装置的建立第85-90页
     ·反应器原理第90页
     ·实验方法第90页
     ·实验项目安排第90-91页
     ·地下水原水水质第91页
   ·中试装置的初步调试第91-94页
     ·中试装置初步调试时硝酸盐的去除第91-92页
     ·中试装置初步调试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氨氮的变化第92-93页
     ·中试装置初步调试时硫酸根的变化第93页
     ·中试装置初步调试时浊度、碱度及 pH 值的变化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结论第95-96页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个人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居民生活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藻细胞次生代谢嗅味物质的分析与去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