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2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 第14-17页 |
| ·影响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因素 | 第17-21页 |
| ·地面运动对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偏心结构的设计与评估 | 第22-23页 |
| ·结论 | 第23-2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2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机模拟 | 第25-49页 |
| ·分析程序所依据的平台 | 第25-31页 |
| ·FEAP的修改内容 | 第26-30页 |
| ·修改后的验证 | 第30-31页 |
| ·层间剪切单元 | 第31-34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32-34页 |
| ·基于有限元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 | 第34-41页 |
| ·有限元柔度法的基本理论 | 第34-35页 |
| ·单元状态的确定 | 第35-36页 |
| ·纤维模型 | 第36-38页 |
| ·纤维的本构模型 | 第38-41页 |
| ·程序的验证 | 第41-46页 |
| ·试验结构及试验过程 | 第41-43页 |
| ·结构计算机模拟分析及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 3 单层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结构参数分析 | 第49-87页 |
| ·弹性反应的影响参数研究 | 第49-62页 |
| ·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 第49-51页 |
| ·反应谱分析 | 第51-55页 |
| ·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 第55-59页 |
| ·实际地震动输入下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59-62页 |
| ·非弹性反应的影响参数研究 | 第62-78页 |
| ·强度偏心距的定义 | 第63-64页 |
| ·强度偏心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 第64-78页 |
| ·算例分析 | 第78-85页 |
| ·结构模型和结构设计 | 第78-81页 |
| ·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81-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4 影响多层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参数分析 | 第87-115页 |
| ·影响多层偏心结构弹性反应的主要结构参数 | 第87-92页 |
| ·多层偏心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87-91页 |
| ·结果评述 | 第91-92页 |
| ·多层偏心结构的非弹性反应分析 | 第92-97页 |
| ·静力偏心距和扭转刚度的影响 | 第93-95页 |
| ·楼层强度偏心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 第95-97页 |
| ·多层偏心结构的非弹性反应分析 | 第97-102页 |
| ·对位移延性要求的分析 | 第97-99页 |
| ·对最大变形的分析 | 第99-102页 |
| ·算例分析 | 第102-112页 |
| ·结构设计与数据准备 | 第102-104页 |
| ·结构非弹性反应分析 | 第104-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 5 地震动地面运动类型对偏心结构反应的影响 | 第115-133页 |
| ·地面运动类型的影响 | 第115-126页 |
| ·地震动类型的划分 | 第115-116页 |
| ·不同类型地震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 第116-126页 |
| ·双向水平地面运动对偏心结构的影响 | 第126-131页 |
| ·双向地震动输入的影响分析 | 第126-128页 |
| ·强度偏心距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 6 地面运动对偏心结构影响的算例分析 | 第133-163页 |
| ·结构模型与地面运动的选取 | 第133-137页 |
| ·不同类型地震动的影响分析 | 第137-144页 |
| ·S型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 第137-140页 |
| ·M型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 ·L型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 ·不同类型地震动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144-156页 |
| ·非弹性反应对比分析 | 第144-147页 |
| ·结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的对比分析 | 第147-156页 |
| ·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的影响分析 | 第15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 7 我国现有抗震设计规范有关非规则结构设计条文有效性的初步探讨 | 第163-191页 |
| ·概述 | 第163页 |
| ·不规则框架结构的设计 | 第163-171页 |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数据准备 | 第171-174页 |
| ·材料参数 | 第171-172页 |
| ·梁、柱纤维截面的划分 | 第172页 |
| ·截面纤维应变和应力的输出 | 第172页 |
| ·地震波的选用 | 第172-174页 |
|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有效性的初步分析 | 第174-189页 |
| ·变形控制指标的选取 | 第174-176页 |
| ·小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 第176-177页 |
| ·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 | 第177-182页 |
|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 | 第182-187页 |
| ·结构地震反应的评估 | 第187-1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9-191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91-195页 |
| ·主要结论 | 第191-192页 |
| ·相关建议与今后的研究工作 | 第192-195页 |
| 致谢 | 第195-1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7-20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目录 | 第207-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