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9-11页 |
1.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价值 | 第9-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页 |
3.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三)本文的框架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一)关于全身反应(TPR)教学法 | 第12-15页 |
1.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定义 | 第12页 |
2.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 第12页 |
3.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优势 | 第12-13页 |
4.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 第13-14页 |
5.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表现形式 | 第14-15页 |
(二)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 第15-17页 |
2.左右脑分工理论 | 第17-18页 |
3.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 | 第18页 |
4.人文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18页 |
(三)全身反应(TPR)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三、全身反应(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研究设计 | 第23-30页 |
(一)长春市区部分小学英语口语授课情况调查 | 第23-24页 |
1.调查问题 | 第23页 |
2.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调查方法 | 第23页 |
4.调查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二)全身反应(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设计 | 第24-30页 |
1.实验目的 | 第24页 |
2.实验对象 | 第24页 |
3.课程设计 | 第24-25页 |
4.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25-27页 |
5.实验教案(以第 3 次实验组的教学为例) | 第27-30页 |
四、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一)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1.关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环节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0-32页 |
2.关于全身反应(TPR)教学法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2-35页 |
3.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二)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三)教学实验反思 | 第37-39页 |
五、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1 | 第43-46页 |
附录 2 | 第46-4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