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概述 | 第15-17页 |
| ·数字摄影测量与多视图几何理论 | 第17-19页 |
| ·三维视觉测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第2章 相机旋转姿态全局定位与编码点全局匹配 | 第23-54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算法流程 | 第24页 |
| ·编码点中心精确图像定位 | 第24-27页 |
| ·编码点自动检测与识别 | 第24-25页 |
| ·编码点中心的精确图像坐标定位 | 第25-27页 |
| ·两视图相机相对姿态确定 | 第27-38页 |
| ·两相机相对姿态问题描述 | 第27-29页 |
| ·基本矩阵和本质矩阵计算的基本方法 | 第29页 |
| ·鲁棒估计方法 | 第29-31页 |
| ·两相机姿态的鲁棒确定 | 第31-38页 |
| ·相机各旋转姿态的全局定位 | 第38-41页 |
| ·小基线下相机姿态估计问题 | 第38-39页 |
| ·基于 RANSAC 方法的多视图相机全局坐标旋转运动估计 | 第39-41页 |
| ·图像组的最大生成树构造 | 第41-44页 |
| ·编码点的全局匹配 | 第44-4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编码点中心图像定位算法比较 | 第46-50页 |
| ·鲁棒估计混合模型参数修正验证 | 第50页 |
| ·两视图相机相对姿态算法比较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3章 已知相机全局旋转姿态的多视图几何重建 | 第54-81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研究基础 | 第55-59页 |
| ·二阶锥规划模型 | 第55-56页 |
| ·二阶锥规划模型的等价形式 | 第56-58页 |
| ·现有外点剔除方法 | 第58-59页 |
| ·算法描述 | 第59-75页 |
| ·已知相机全局旋转姿态的三维重建问题 | 第59-62页 |
| ·算法流程 | 第62-7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 ·模拟实验 | 第75-77页 |
| ·真实图像实验一 | 第77-79页 |
| ·真实图像实验二 | 第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4章 基于全局优化方法的编码点多视图三维重建 | 第81-104页 |
| ·三维重建的典型方法 | 第81-84页 |
| ·问题描述 | 第84-87页 |
| ·问题提出 | 第84-85页 |
| ·相关概念 | 第85-87页 |
| ·算法流程 | 第87页 |
| ·L2 范数下三维重建结果的全局最优判定 | 第87-92页 |
| ·非凸函数比式和的全局最优三维重建 | 第92-100页 |
| ·相关基本理论 | 第92-95页 |
| ·基于分支定界算法的全局最优三维重建 | 第95-10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3页 |
| ·模拟实验 | 第100-102页 |
| ·真实图像实验 | 第102-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5章 基于隐式图像校正的多视图几何精确重建 | 第104-113页 |
| ·引言 | 第104页 |
| ·显式镜头畸变校正模型 | 第104-105页 |
| ·隐式镜头畸变校正模型 | 第105-107页 |
| ·算法流程 | 第107-10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2页 |
| ·实验一 | 第109-110页 |
| ·实验二 | 第110页 |
| ·实验三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6章 基于单数码相机的三维摄影测量系统 | 第113-138页 |
| ·特征点三维测量 | 第113-125页 |
| ·形状上下文描述算子的计算 | 第113-115页 |
| ·初始匹配代价的计算 | 第115-116页 |
| ·基于概率松弛标记的匹配 | 第116-117页 |
| ·基于薄板样条函数的变换 | 第117-118页 |
| ·算法具体步骤 | 第118-11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9-123页 |
| ·图像组中多图像间特征点全局匹配 | 第123-124页 |
| ·特征点三维测量实验 | 第124-125页 |
| ·特征线三维测量 | 第125-130页 |
| ·直线特征的提取 | 第126页 |
| ·直线特征的全局匹配 | 第126-127页 |
| ·直线特征的三维重建 | 第127-128页 |
| ·特征线三维重建实验 | 第128-130页 |
| ·综合测量实例 | 第130-137页 |
| ·特征点空间定位实例 | 第131-133页 |
| ·管路三维重建实验 | 第133-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38-139页 |
| ·今后的研究工作 | 第139-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