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动追踪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2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13-14页 |
1.3.3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4 眼动追踪在地理教育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评价模型 | 第19-36页 |
2.1 评价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 第19页 |
2.1.2 “眼—心”假说 | 第19-21页 |
2.2 评价模型眼动指标筛选 | 第21-24页 |
2.2.1 眼动指标筛选 | 第21-23页 |
2.2.2 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 第23-24页 |
2.3 评价模型验证性实验过程 | 第24-29页 |
2.3.1 实验样本 | 第24页 |
2.3.2 实验设计 | 第24-27页 |
2.3.3 实验程序 | 第27-28页 |
2.3.4 实验结果分析指标 | 第28-29页 |
2.4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评价模型验证 | 第29-36页 |
2.4.1 模型通过贝叶斯结构方程的验证 | 第29-35页 |
2.4.2 模型通过眼动实验行为指标的验证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高低水平地理空间定位眼动特征差异分析 | 第36-52页 |
3.1 地图信息获取的眼动特征分析 | 第41-45页 |
3.1.1 高水平被试地图信息获取的眼动特征 | 第41-43页 |
3.1.2 低水平被试地图信息获取的眼动特征 | 第43-45页 |
3.1.3 高低水平被试地图信息获取的差异分析 | 第45页 |
3.2 空间定位过程的眼动轨迹分析 | 第45-50页 |
3.2.1 高水平被试定位过程的眼动特征分析 | 第45-48页 |
3.2.2 低水平被试定位过程的眼动特征分析 | 第48-50页 |
3.2.3 高低水平被试定位策略的差异分析 | 第50页 |
3.3 地理空间定位的认知规律总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策略 | 第52-55页 |
4.1 把握地图整体,提取结构信息 | 第52-53页 |
4.2 注重空间关系,确定相对位置 | 第53-54页 |
4.3 构建心理地图,操作复杂图像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眼动数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本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