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13页 |
(一) 函数知识学习的背景 | 第9-13页 |
(二) 学习障碍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二、研究的问题、思路、方法与意义 | 第13-16页 |
(一) 研究的问题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30页 |
一、高中函数知识的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一) 函数的三种定义 | 第16-17页 |
(二) 高中函数的特点 | 第17-19页 |
(三) 高中阶段函数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二、学习障碍的相关研究 | 第21-27页 |
(一) 学习障碍的界定 | 第21-23页 |
(二) 国内外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 第23-25页 |
(三) 学习障碍和数学学习障碍 | 第25-26页 |
(四) 关于具体数学内容学习障碍的已有研究 | 第26-27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一) 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数学元认知 | 第27-28页 |
(二) 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高中生函数知识学习障碍调查及分析 | 第30-38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0页 |
二、调查的对象 | 第30页 |
三、调查方式 | 第30页 |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31页 |
五、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31-36页 |
(一) 性别和生源成绩差异分析 | 第31-33页 |
(二) 运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成绩在非智力各维度上的差异 | 第33-34页 |
(三) 运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成绩在智力因素各维度上的差异 | 第34-36页 |
(四) 运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成绩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各维度上的差异 | 第36页 |
六、测试题的分析 | 第36-37页 |
七、本调查结论 | 第37-38页 |
第4章 高中生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第38-60页 |
一、高中生对函数概念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 | 第38-42页 |
(一) 高中生对函数定义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 第38-40页 |
(二) 高中生对函数三要素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二、高中生对初等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2-51页 |
(一) 高中生对常量函数和分段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2-43页 |
(二) 高中生对复合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3-44页 |
(三) 高中生对指数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4-45页 |
(四) 高中生对数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5页 |
(五) 高中生对幂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5-46页 |
(六) 高中生对三角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6-47页 |
(七) 高中生对反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47-51页 |
三、高中生对函数的性质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51-56页 |
(一) 函数的有界性(最值) | 第51-52页 |
(二) 函数的奇偶性 | 第52-53页 |
(三) 函数的单调性 | 第53-54页 |
(四) 函数的周期性 | 第54-55页 |
(五) 渐进性 | 第55-56页 |
四、高中生对函数图像学习障碍的成因 | 第56-60页 |
(一) 函数图像平移 | 第56-57页 |
(二) 函数图像对称 | 第57-60页 |
第5章 应对高中生函数学习障碍的策略 | 第60-64页 |
一、数学符号理解障碍的解决策略 | 第60页 |
二、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 | 第60-61页 |
三、元认知障碍的解决策略 | 第61-62页 |
四、非认知类障碍的解决策略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附录一 | 第69-71页 |
附录二 | 第71-75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