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 新课程改革实施 | 第11页 |
(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11-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一) 职初教师和经验教师 | 第14页 |
(二) 知识和教师知识 | 第14页 |
(三) 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 | 第14页 |
二、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发展 | 第14-19页 |
(一) 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 学科教学知识结构成分的研究 | 第15-19页 |
(三) 学科教学知识概念及结构成分的界定 | 第19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二)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0页 |
(三) 发展心理学理论 | 第20页 |
(四) 概念转变理论 | 第20页 |
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一) 国外对PCK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二) 国内对PCK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三) 学生对教师的PCK评价的研究 | 第22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23-27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23-24页 |
(二) 课堂观察法 | 第24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24页 |
(四) 访谈法 | 第24页 |
(五) 问卷调查法 | 第24-25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第4章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27-49页 |
一、高中生物教师PCK的结构 | 第27-40页 |
(一) 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目的统领性观念的知识 | 第27-29页 |
(二) 高中生物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 | 第29-31页 |
(三) 高中生物教师的内容组织的知识 | 第31-32页 |
(四) 高中生物教师的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 | 第32-35页 |
(五) 高中生物教师的效果反馈的知识 | 第35-38页 |
(六) 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知识 | 第38-40页 |
二、调查研究:学生对高中生物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评价 | 第40-49页 |
(一) 学生对AN教师和AE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评价 | 第40-41页 |
(二) 学生对BN教师和BE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评价 | 第41-42页 |
(三) 学生对职初教师和经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评价的总结 | 第42-49页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 第49-53页 |
一、研究的结论 | 第49-50页 |
(一) 高中生物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与结构 | 第49页 |
(二) 职初教师与经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差异 | 第49-50页 |
(三) 高中生物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 | 第50页 |
二、研究的建议 | 第50-51页 |
(一) 职前培养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 第50页 |
(二) 在职发展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 第50-51页 |
(三) 职后培训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 第51页 |
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51-53页 |
(一)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页 |
(二) 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