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猪链球菌2型双组份调控系统CiaRH调控基因SSU052036和SSU052039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1.前言第11-17页
   ·猪链球菌2型(SS2)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猪链球菌2型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第11页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双组份调控系统的研究第12-13页
     ·双组份调控系统CiaRH的研究第12页
     ·CiaR调控的启动子中的csRNAs第12-13页
     ·CiaRH的调控机制第13页
     ·CiaRH对病原菌的毒力的作用第13页
     ·CiaRH对生物被膜的影响第13页
   ·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病原菌生物被膜生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第14页
     ·病原菌生物被膜与毒力的关系第14页
     ·病原菌生物被膜的致病机制第14-15页
   ·SSU05_2039和SSU05_2036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SSU05_2039基因功能研究第15页
     ·SSU05_2036基因功能研究第15-17页
2.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3.材料与方法第18-33页
   ·材料第18-25页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第18-21页
     ·动物和细胞第21页
     ·主要药品、试剂、试剂盒与仪器第21-22页
     ·主要培养基及抗生素配制第22页
     ·主要溶液配制第22-24页
     ·引物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33页
     ·RNA的提取第25-26页
     ·反转录PCR第2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第26-27页
     ·蛋白质的诱导表达第27页
     ·蛋白质的鉴定(SDS-PAGE)第27-28页
     ·蛋白纯化第28页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28页
     ·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第28-29页
     ·猪链球菌2型的电转化第29页
     ·突变株的筛选与鉴定第29-30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29页
       ·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第29-30页
       ·突变株△CiaRH的鉴定第30页
     ·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30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0页
       ·溶血活性的比较第30页
     ·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第30-31页
     ·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实验(寇氏(Korbor)法)第31页
     ·小鼠组织载菌量的测定第31页
     ·吞噬实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第31-33页
4.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突变株△CiaRH的鉴定及调控基因的筛选第33-36页
     ·突变株△CiaRH的验证第33-34页
     ·表达谱芯片筛选调控基因及SSU05_2036基因的重新命名第34页
     ·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体外结合试验结果分析第34-35页
     ·荧光定量验证(Real-Time PCR)第35-36页
   ·突变株△SSU05_2039和△SSU05_2036的重组质粒构建及筛选第36-40页
     ·△SSU05_2039和△SSU05_2036的重组质粒构建第36-38页
     ·突变株△SSU05_2039和△SSU05_2036的筛选与鉴定第38-40页
   ·突变株△SSU05_2036和△SSU05_2039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0-41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0页
     ·溶血活性测定第40-41页
   ·生物被膜结果分析第41-42页
   ·突变株△SSU05_2036和△SSU05_2039对小鼠致病力的影响第42-45页
     ·小鼠LD_(50)(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第42-43页
     ·组织载菌量的结果分析第43-45页
   ·吞噬实验结果分析第45-46页
5.讨论第46-48页
   ·突变株的构建第46页
   ·CiaRH的调控基因SSU05_2036和SSU05_2039对生物被膜的影响可能的机制第46-47页
   ·吞噬试验结果讨论第47页
   ·CiaRH调控基因SSU05_2036和SSU05_2039的后续研究展望第47-48页
6.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亲环蛋白A对PRRSV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牛疱疹病毒5型编码的miR-10对其靶基因Us3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