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外文献总体评价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规定 | 第20-27页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决策有用理论 | 第21-22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2页 |
·国内外有关内控信息披露的政策法规 | 第22-26页 |
·美国有关内控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 | 第23-24页 |
·英国有关内控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 | 第24-25页 |
·我国有关内控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于房地产行业 | 第27-43页 |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27-28页 |
·国内外类似评价体系概述 | 第28-31页 |
·标准普尔公司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分析 | 第29页 |
·投资管理研究协会评级报告 | 第29页 |
·CIFAR 指数信息披露评级 | 第29-30页 |
·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体系 | 第30页 |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行量化评级 | 第30-31页 |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 | 第31页 |
·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依据 | 第31-35页 |
·评价模型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设计 | 第35-37页 |
·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计算 | 第37-38页 |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应用于我国房地产行业 | 第38-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49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43-44页 |
·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在全国范围内缺乏严格一致的统一标准 | 第43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 第43-44页 |
·企业自身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薄弱 | 第44-45页 |
·上市企业主动披露自身内控信息的积极性不强 | 第44页 |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利受成本效益因素影响 | 第44-45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 第45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45-46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内控评价报告的缺陷部分披露不力 | 第45-46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 第46页 |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存在缺陷 | 第46-47页 |
·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审计方面不够重视 | 第46页 |
·上市房地产企业在公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方面需要加强 | 第46-47页 |
·相关审计部门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7页 |
·对于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企业惩处力度不够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建议 | 第49-55页 |
·法律制度层面 | 第49-50页 |
·将涉及内部控制信息的相关政策制度化 | 第49页 |
·细化法规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 第49-50页 |
·针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缺陷披露方面制定更加严格标准 | 第50页 |
·上市公司自身层面 | 第50-52页 |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 | 第50-51页 |
·增强企业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重要性认识,提高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 | 第51-52页 |
·培养企业内控人才,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责任机制 | 第52页 |
·第三方审计机构层面 | 第52-53页 |
·自觉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 第52-53页 |
·培养审计人员职业感,独立客观的进行审计工作 | 第53页 |
·监管层面 | 第53-54页 |
·加强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监管力度 | 第53页 |
·加强对中介机构独立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局限性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