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特征的异类图像复合配准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可见光和红外图像配准研究现状第10-11页
     ·可见光和 SAR 图像配准研究现状第11-12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异类图像配准技术基础第13-21页
   ·图像配准基本理论第13-17页
     ·图像配准数学模型第13页
     ·图像配准主要步骤第13-14页
     ·图像空间变换模型第14-15页
     ·图像插值方法第15-17页
   ·图像配准方法第17-19页
     ·基于灰度的图像配准方法第17-18页
     ·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第18-19页
   ·图像配准方法性能评价第19-20页
     ·主观评价法第19页
     ·客观评价法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异类图像共有匹配特征提取第21-43页
   ·角点特征提取第21-26页
     ·Harris 算法第21-24页
     ·Susan 算法第24-25页
     ·角点算法性能比较第25-26页
   ·斑点特征提取第26-34页
     ·SIFT 算法第26-30页
     ·SURF 算法第30-33页
     ·斑点算法性能比较第33-34页
   ·边缘特征提取第34-42页
     ·边缘检测算法第34-38页
     ·边缘检测算法性能比较第38-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异类图像复合配准技术第43-69页
   ·复合配准第43页
   ·基于边缘图像和 SURF 特征点的异类图像空间域复合配准第43-56页
     ·算法流程第45-46页
     ·粗匹配—双向最近邻/次近邻法第46-47页
     ·精确匹配—RANSAC 算法第47-49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56页
   ·基于 NSCT 子图像和 SURF 特征点的异类图像变换域复合配准第56-65页
     ·算法流程第57-58页
     ·NSCT 原理第58页
     ·高频图像特征点提取第58-59页
     ·粗匹配—归一化互相关系数第59-60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0-65页
   ·空间域和变换域相结合的异类图像复合配准第65-68页
     ·算法流程第65-6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总结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锥束CT重建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视角图像的图像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