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 金线莲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金线莲价值研究 | 第10-11页 |
·金线莲药用价值 | 第10页 |
·金线莲活性成份 | 第10页 |
·金线莲观赏价值 | 第10-11页 |
·金线莲的资源现状 | 第11-13页 |
·金线莲野生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组培金线莲现状 | 第12页 |
·金线莲组织培养 | 第12页 |
·金线莲栽培 | 第12-13页 |
·金线莲病虫害防治 | 第13页 |
2 兰科菌根真菌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兰科菌根真菌的分类情况 | 第13-14页 |
·兰科菌根真菌的结构形态 | 第14-15页 |
·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分解合成有机物质 | 第15页 |
·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 第15-16页 |
·菌根真菌激发的防御反应 | 第16页 |
·菌根真菌改善根际环境 | 第16页 |
·菌根真菌在金线莲栽培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菌根真菌分离培养技术 | 第16-17页 |
·促进金线莲生长的菌根真菌筛选 | 第17页 |
·栽培中菌根真菌对金线莲有效成份影响 | 第17页 |
3 研究促金线莲生长的菌根真菌的意义与目的 | 第17-19页 |
·研究促金线莲生长的菌根真菌的意义 | 第17-18页 |
·筛选促进金线莲生长的菌根真菌的目的 | 第18页 |
·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19-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主要培养基配制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金线莲菌根真菌分离培养 | 第20-21页 |
·促生长菌根真菌的初筛选 | 第21页 |
·菌根的快速染色验证 | 第21-22页 |
·重复性复筛选实验 | 第22页 |
·菌根真菌DNA的提取和18SRDNA ITS序列扩增及测定 | 第22-23页 |
·菌根真菌序列同源性比对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不同方式表面灭菌对金线莲菌根真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3页 |
·不同分离培养基对分离菌根真菌种类的影响 | 第23-25页 |
·金线莲菌根真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 | 第25-27页 |
·共生菌根真菌的初筛选结果 | 第27-28页 |
·筛选的菌根真菌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菌根真菌YN-64接菌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31-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培养基的配制及溶液配制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2-35页 |
·不同温度下在改良MS培养基上接菌YN-64 | 第32-33页 |
·不同接菌方式接菌YN-64 | 第33-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菌苗共生情况观察 | 第35-38页 |
·培养基接菌不移栽与接菌后移栽对台湾及福建金线莲生长影响 | 第38-39页 |
·大棚菌液接菌与温室菌液接菌的效果比较 | 第39页 |
·四种处理对金线莲生长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比较 | 第39-4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46-49页 |
1 总结 | 第46-47页 |
2 讨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