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引言 | 第8页 |
| ·工作辊热辊型的概念 | 第8-10页 |
| ·热辊型定义及热凸度计算 | 第8-9页 |
| ·热辊型预测在轧制生产中的地位 | 第9-10页 |
| ·热变形计算方法的发展 | 第10-14页 |
| ·热辊型预测中热变形计算方法的分析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轧辊温度场及热变形理论基础及求解模型 | 第18-30页 |
| ·轧辊温度场求解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傅立叶定律 | 第18页 |
| ·能量守恒定律及导热微分方程 | 第18-19页 |
| ·定解条件 | 第19-21页 |
| ·轧辊温度场求解模型的建立 | 第21-28页 |
| ·热连轧过程的基本结构 | 第21页 |
| ·热轧工作辊的热交换分析 | 第21-23页 |
| ·轴对称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热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24-27页 |
| ·几个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7-28页 |
| ·温度对称分布的无限长圆柱体的热膨胀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轧辊温度场局部一维隐式计算方法 | 第30-39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求解一维热传导问题的几种差分格式 | 第30-33页 |
| ·二维热传导问题的局部一维隐式差分解法 | 第33-38页 |
| ·局部一维隐式差分算法 | 第34-36页 |
| ·局部一维隐式差分法计算精度及稳定性 | 第36-37页 |
| ·差分方程的快速求解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变形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 第39-60页 |
| ·工作辊温度场及热变形差分求解模型的建立 | 第39-46页 |
| ·工作辊网格的划分 | 第39页 |
| ·轧辊内部节点温度有限差分方程 | 第39-41页 |
| ·轧辊边界节点温度有限差分方程 | 第41-43页 |
| ·轧辊热变形计算 | 第43-44页 |
| ·差分计算模型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 ·工作辊温度场及热变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56页 |
| ·有限元建模 | 第47-49页 |
| ·接触的定义 | 第49-51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定义 | 第51-55页 |
| ·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 | 第55-56页 |
| ·局部一维隐式差分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仿真对比 | 第56-59页 |
| ·热变形仿真结果对比 | 第56-58页 |
| ·两种模型仿真计算速度对比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工作辊热变形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70页 |
| ·温度场及热变形仿真实验验证 | 第60-64页 |
| ·温度场仿真实验验证 | 第60-62页 |
| ·热变形仿真实验验证 | 第62-64页 |
| ·影响工作辊热变形的因素分析 | 第64-69页 |
| ·板带宽度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4-65页 |
| ·间隙时间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压下率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6页 |
| ·冷却液温度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冷却系统喷淋策略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