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关系质量在关系营销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缘起 | 第9-12页 |
·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理论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 | 第12-14页 |
·研究任务 | 第12页 |
·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流程 | 第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术语界定 | 第17-19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9-64页 |
·关系营销导向 | 第19-29页 |
·关系营销 | 第19-22页 |
·导向的定义 | 第22-25页 |
·关系营销导向定义 | 第25-26页 |
·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26-29页 |
·事理关系质量 | 第29-40页 |
·事理关系质量的定义 | 第29-30页 |
·事理关系质量维度 | 第30-37页 |
·事理关系质量的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 | 第37-40页 |
·顾客忠诚 | 第40-44页 |
·顾客忠诚的定义 | 第40-42页 |
·顾客忠诚的前因 | 第42-44页 |
·人情关系质量 | 第44-64页 |
·人情关系质量定义与特点 | 第45-48页 |
·人情关系质量的分类 | 第48-50页 |
·人情关系质量的维度 | 第50-55页 |
·人情关系质量的理论 | 第55-58页 |
·人情关系质量的前因 | 第58-59页 |
·人情关系质量的结果 | 第59-64页 |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64-74页 |
·理论基础 | 第64-67页 |
·互惠理论 | 第64-66页 |
·态度理论 | 第66-67页 |
·理论模型 | 第67-68页 |
·研究假设 | 第68-74页 |
·关系营销导向对事理关系质量和人情关系质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事理关系质量和人情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 | 第69-70页 |
·事理关系质量对人情关系质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调节变量的作用 | 第71-74页 |
4 研究设计 | 第74-90页 |
·相关概念的定义与测量 | 第74-84页 |
·关系营销导向 | 第74-77页 |
·事理关系质量 | 第77-80页 |
·人情关系质量量表 | 第80-82页 |
·顾客忠诚的测量 | 第82-83页 |
·卷入度的测量 | 第83页 |
·企业一致性的测量 | 第83-84页 |
·量表的测试与修正 | 第84-89页 |
·信度分析 | 第85-86页 |
·效度分析 | 第86-89页 |
·正式调查问卷的生成 | 第89-90页 |
5 实证分析结果 | 第90-106页 |
·数据收集与样本情况 | 第90-92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92-98页 |
·信度分析 | 第92-93页 |
·效度分析 | 第93-98页 |
·假设检验 | 第98-106页 |
·主模型检验 | 第98-103页 |
·调节作用检验 | 第103-10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12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6-108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一 | 第106-107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二 | 第107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三 | 第107-108页 |
·研究结论的意义 | 第108-110页 |
·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 | 第108-109页 |
·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 第109-110页 |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0-112页 |
·研究局限 | 第110-111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5页 |
附录A 人情关系质量在关系营销中作用预调研问卷 | 第125-129页 |
附录B 人情关系质量在关系营销中作用正式调研问卷 | 第129-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