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新自由主义的由来及主要观点 | 第19-32页 |
·新自由主义的含义及发展过程 | 第19-23页 |
·新自由主义的含义 | 第19-20页 |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 第20-23页 |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 第23-29页 |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观 | 第23-25页 |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观 | 第25-28页 |
·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 | 第28-29页 |
·新自由主义的实质 | 第29-31页 |
·新自由主义的价值与局限 | 第31-32页 |
·新自由主义的价值 | 第31页 |
·新自由主义的局限 | 第31-32页 |
3 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32-49页 |
·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分析 | 第32-36页 |
·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消极影响的主要表现 | 第36-41页 |
·新自由主义消解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第36-37页 |
·新自由主义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 第37页 |
·新自由主义强化了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观念 | 第37-38页 |
·新自由主义助长了大学生的功利思想 | 第38-39页 |
·新自由主义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39-40页 |
·新自由主义扭曲了大学生的公平与正义感 | 第40-41页 |
·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途径 | 第41-43页 |
·大众媒体 | 第41-42页 |
·语言文化 | 第42页 |
·学术交流 | 第42-43页 |
·民间交流 | 第43页 |
·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 | 第43-49页 |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 第43-44页 |
·西方“和平演变”策略 | 第44-45页 |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有吸引力 | 第45-46页 |
·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 | 第46-47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制度的缺陷 | 第47-49页 |
4 消除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 第49-55页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 | 第49-51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49-50页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途径 | 第50-51页 |
·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 第51-52页 |
·做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工作 | 第51-52页 |
·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 第52页 |
·引领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 第52页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 第52-53页 |
·建立“三贴近”情感沟通平台 | 第52-53页 |
·用实践活动打造完美健康人格 | 第53页 |
·营造良好的育德环境 | 第53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 | 第53-54页 |
·实行党建辅导员制度 | 第53-54页 |
·建立学生三级教育机制 | 第54页 |
·营造有利于消除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 | 第54-55页 |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54-55页 |
·加强网络教育和监管 | 第55页 |
5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