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留英生与当代中国--以回国人员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绪论第15-31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5-18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8-2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6-28页
 第四节 概念辨析与界定第28-31页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第31-77页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留英教育第31-39页
  一、 海军留英教育第31-35页
  二、 其他留英教育第35-39页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留英教育第39-49页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第39-43页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第43-49页
 第三节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第49-75页
  一、 建国初期留英生回国第49-56页
  二、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第56-67页
  三、 留英生群体分析第67-75页
 第四节 小结第75-77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第77-133页
 第一节 留英教育工作的启动第77-93页
  一、 邓小平的指示及新时期留学工作的启动第77-81页
  二、 首批留英生的派遣第81-93页
 第二节 留学政策的演变第93-114页
  一、 中国公派留学政策的演变及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的演变第93-110页
  二、 英国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及吸引留学生的措施第110-114页
 第三节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第114-131页
  一、 留英教育的演变第114-120页
  二、 留英学生统计第120-125页
  三、 留英生的学习与生活第125-13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31-133页
第四章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执行——兼述典型的留英生群体第133-174页
 第一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第133-141页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背景第133-135页
  二、 包玉刚与“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第135-141页
 第二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实施第141-168页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留英生的选派第141-158页
  二、 留英生群体分析第158-165页
  三、 留英生的留学生涯第165-168页
 第三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影响第168-172页
  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提高了中国的科研水平,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68-170页
  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留学教育模式(为以后留英教育提供了经验,加强了华人华侨的联系,发展了中英关系)第170-172页
 第四节 小结第172-174页
第五章 留英生与中国的高等教育第174-218页
 第一节 高等院校留英生群体分析第174-187页
  一、 高等院校留英生回国原因分析第174-177页
  二、 高等院校留英生情况介绍及其专业分析第177-182页
  三、 高等院校留英生的群体特征第182-187页
 第二节 留英生群体与高校发展第187-208页
  一、 留英生与学科建设第187-195页
  二、 留英生与高校教学第195-200页
  三、 留英生与学术研究第200-208页
 第三节 留英生与大学管理第208-216页
  一、 留英回国的大学领导第208-212页
  二、 留英校长与高校改革第212-216页
 第四节 小结第216-218页
第六章 留英生与中国科技第218-269页
 第一节 留英生群体的科技创业第218-235页
  一、 1980 年代的科技创业第218-223页
  二、 1990 年代以后的科技创业第223-235页
 第二节 留英生的重要科技角色第235-252页
  一、 留英生与“863”计划第235-242页
  二、 留英生与“973”计划第242-246页
  三、 留英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第246-252页
 第三节 两院院士中的留英生第252-267页
  一、 具有留英背景的院士群体统计第252-261页
  二、 留英院士的科技贡献第261-267页
 第四节 小结第267-269页
第七章 留英生与人文社会科学第269-308页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留英生第269-279页
  一、 留英生学科统计分析——以学科排名靠前的大学为中心第269-275页
  二、 部份优秀留英生分析第275-279页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留英生的成就第279-307页
  一、 经济学与法学第280-288页
  二、 历史学与社会学第288-293页
  三、 哲学、文学及其它学科第293-300页
  四、 留英生与当代艺术第300-307页
 第三节 小结第307-308页
第八章 留英生创业第308-345页
 第一节 留英生的创业轨迹第308-320页
  一、 留英生的早期创业第308-314页
  二、 留英生创业的新时期第314-320页
 第二节 创业园中的留英生第320-330页
  一、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第321-325页
  二、 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第325-329页
  三、 其它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第329-330页
 第三节 三个典型的留英创业者第330-335页
  一、 张欣:优秀的留英创业人员第330-332页
  二、 沈锟:回国卖鸡的留英双硕士第332-333页
  三、 隋涛:一般的留英创业者第333-335页
 第四节 留英生创业的评价第335-343页
  一、 社会评价第335-337页
  二、 政府评价第337-343页
 第五节 小结第343-345页
第九章 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第345-382页
 第一节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第345-358页
  一、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策第345-350页
  二、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自主创新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第350-353页
  三、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学术腐败问题及其对策第353-358页
 第二节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第358-368页
  一、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其对策第358-363页
  二、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创业园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第363-368页
 第三节 留英生面临的其它重要问题及其对策第368-380页
  一、 留英生子女就学问题及其对策第368-374页
  二、 留英生待业问题及其对策第374-380页
 第四节 小结第380-382页
第十章 结语第382-391页
参考文献第391-409页
致谢第409-410页
附录第410-431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431-432页

论文共4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圆锥曲线解题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与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