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四节 论文基本内容与结构 | 第17-20页 |
·基本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20页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关于高等教育投入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关于高等教育投入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26-33页 |
·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高等教育投入与创新的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30-31页 |
·高等教育投入与创新的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率与效果 | 第33-44页 |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投入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及其投入的基本情况 | 第35-38页 |
第四节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效果 | 第38-41页 |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 | 第38-39页 |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与创新 | 第39-41页 |
第五节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效率及相关范畴 | 第41-44页 |
·决策单元的选取 | 第41-42页 |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的产出与度量 | 第42页 |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度量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与效果的实证方法选取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果的实证方法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测度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的实证方法 | 第45-48页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5-47页 |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测度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与生产率变化的实证方法 | 第48-51页 |
·度量生产率水平的变化 | 第48-49页 |
·面向产出与面向投入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标 | 第49-50页 |
·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 | 第50-51页 |
第四节 高等教育投入与投入效率的地区差异测度与分解方法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对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54-85页 |
第一节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54-66页 |
·相关理论研究与回归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分析 | 第56-64页 |
·回归结果与实证分析 | 第64-66页 |
第二节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66-85页 |
·相关理论研究与回归模型建立 | 第66-69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分析 | 第69-82页 |
·回归结果与实证分析 | 第82-85页 |
第六章 对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85-115页 |
第一节 指标选择与数据分析 | 第85-105页 |
·投入指标的选择与数据分析 | 第85-91页 |
·产出指标的选择与数据分析 | 第91-105页 |
第二节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的测算 | 第105-111页 |
第三节 中国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效率与生产率的动态分析 | 第111-115页 |
第七章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与投入效率地区差异分解 | 第115-143页 |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差异分解 | 第115-128页 |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地区差异基尼系数测算与分析 | 第115-117页 |
·按沿海与内地进行高等教育投入地区差异分解 | 第117-122页 |
·按东中西部进行高等教育投入地区差异分解 | 第122-128页 |
第二节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高等教育投入效率 | 第128-133页 |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效率地区差异分解 | 第133-143页 |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效率地区差异基尼系数测算与分析 | 第133-135页 |
·按沿海与内地进行高等教育投入效率地区差异分解 | 第135-138页 |
·按东中西部进行高等教育投入效率地区差异分解 | 第138-143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43-150页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结论总结 | 第143-146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0页 |
英文文献部分 | 第150-156页 |
中文文献部分 | 第156-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