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8-25页 |
一、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影响因素指标构建 | 第19-21页 |
(一) 初步拟定指标 | 第19页 |
(二)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9-21页 |
二、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学生学习效果指标确定 | 第21-22页 |
三、 结果及分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评价模式图的构建及模型的确立 | 第25-29页 |
一、 评价原则 | 第25页 |
二、 构建评价模式图 | 第25-26页 |
三、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评价模型的确立 | 第26-29页 |
第四章 高中生物课程效能评价的尝试 以大连市某高中为例 | 第29-38页 |
一、 问卷编制及检验 | 第29-30页 |
(一) 问卷编制 | 第29页 |
(二)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第29-30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三、 数据收集 | 第30-31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30-31页 |
(二) 试卷实测 | 第31页 |
四、 数据分析 | 第31-38页 |
(一) 数据录入 | 第31-32页 |
(二) 数据的标准化 | 第32页 |
(三) 数据分析—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 第32页 |
(四) 数据处理结果 | 第32-3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分析 | 第38-40页 |
一、 课程效能评价与传统的评价相比差异较大 | 第38页 |
二、 学生背景、教师教学方法和班级学习氛围对课程效能的解释力较强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建议及后续研究 | 第40-43页 |
一、 建议 | 第40-41页 |
二、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1:高中生物课程效能教师调查问卷 | 第45-47页 |
附录 2:高中生物课程效能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