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西安红光公园适老性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人口老龄化危机第12页
        1.1.2 积极应对老龄化政策相继出台第12-13页
        1.1.3 城市公园绿地是老年人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第13-14页
        1.1.4 城市公园绿地缺乏适老性设计第14页
    1.2 研究对象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4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1 理论意义第17页
        1.4.2 现实意义第17-18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9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9页
    1.6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7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8 研究框架第31-32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2-6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32-34页
        2.1.1 老年人第32页
        2.1.2 人口老龄化第32-33页
        2.1.3 城市公园绿地第33页
        2.1.4 适老性改造设计第33-34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34-38页
        2.2.1 需求层次理论第34-35页
        2.2.2 环境行为学理论第35-36页
        2.2.3 无障碍设计相关理论第36-38页
    2.3 老年人特征分析第38-43页
        2.3.1 老年人生理特征第38-40页
        2.3.2 老年人心理特征第40-41页
        2.3.3 老年人行为特征第41-42页
        2.3.4 城市公园绿地对老年人意义第42-43页
    2.4 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设计经验方法研究第43-62页
        2.4.1 设计原则第43-45页
        2.4.2 设计方法第45-61页
        2.4.3 城市公园绿地与适老性关系第61-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3 红光公园概况第64-74页
    3.1 区位分析第64-66页
    3.2 交通现状第66-68页
    3.3 总体布局第68-69页
    3.4 景观配置第69-70页
    3.5 红光公园使用人群预调研第70-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4 红光公园适老性调研及需求层次分析第74-118页
    4.1 调研内容第74-76页
    4.2 物质环境实地调研第76-88页
        4.2.1 空间布局第77页
        4.2.2 交通组织第77-80页
        4.2.3 配套设施第80-85页
        4.2.4 绿化景观第85-87页
        4.2.5 活动空间第87-88页
    4.3 老年人活动现状调研第88-98页
        4.3.1 老年人活动按时间分布特点第88-94页
        4.3.2 老年人活动按空间分布特点第94-98页
    4.4 老年人满意度评价第98-108页
        4.4.1 基本属性分析第98-100页
        4.4.2 满意度评价分析第100-105页
        4.4.3 开放性问题分析第105-106页
        4.4.4 评价结果分析第106-108页
    4.5 需求层次分析第108-115页
        4.5.1 需求层次理论应用第108-110页
        4.5.2 基础性需求分析第110-112页
        4.5.3 社会性需求分析第112-113页
        4.5.4 发展性需求分析第113-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8页
5 红光公园适老性改造设计策略第118-146页
    5.1 基础性需求层面策略第118-130页
        5.1.1 提升交通易达性第118-119页
        5.1.2 完善基础设施第119-128页
        5.1.3 改善无障碍环境第128-129页
        5.1.4 锻炼健身型典型空间改造第129-130页
    5.2 社会性需求层面策略第130-135页
        5.2.1 加强与城市互动活力第130-131页
        5.2.2 增加促进交往的空间及设施第131-134页
        5.2.3 社会交往型典型空间改造第134-135页
    5.3 发展性需求层面策略第135-143页
        5.3.1 增加个性化活动空间及设施第135-136页
        5.3.2 丰富植物季相景观种类第136-137页
        5.3.3 进一步改善皂河生态环境第137-138页
        5.3.4 提升精神文化环境第138-139页
        5.3.5 景物观赏型典型空间改造第139-141页
        5.3.6 综合型典型空间改造第141-143页
    5.4 本章小结第143-146页
6 结论第146-150页
    6.1 主要结论第146-147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第147-148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附录 Ⅰ 读研期间成果第158-160页
附录 Ⅱ 图录第160-164页
附录 Ⅲ 表录第164-166页
附录 Ⅳ 现状调研资料第166-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应理论框架下的俄语委婉语语用分析
下一篇:客户沟通对提高译文质量的作用--以NAP时尚网站的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