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定义与活性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植物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促进有效成分的生成与积累 | 第16页 |
·促进生长发育 | 第16-17页 |
·增强抗逆性 | 第17页 |
·微生物对黄酮类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仙鹤草及其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仙鹤草 | 第18-19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本课题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不同产地仙鹤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活性菌株筛选 | 第21-36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21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1-22页 |
·仙鹤草内生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22页 |
·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与样品制备 | 第22-23页 |
·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 | 第22页 |
·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 | 第22-23页 |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 | 第23页 |
·仙鹤草总酚粗提液制备 | 第23页 |
·内生真菌对仙鹤草多酚积累的影响 | 第23-24页 |
·活性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4页 |
·基因组提取 | 第24页 |
·序列比较及发育树构建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不同产地仙鹤草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 | 第24-25页 |
·内生真菌菌株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5-29页 |
·内生真菌菌株发酵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25-27页 |
·FRAP法测定内生菌株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27-29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29-31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SGC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浓度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SGC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影响仙鹤草多酚类积累的活性菌株筛选 | 第31-33页 |
·活性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3-35页 |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3页 |
·序列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BLAST同源性比较 | 第34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仙鹤草内生真菌对宿主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 | 第36-54页 |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仙鹤草组配苗的培养 | 第36-37页 |
·培养基 | 第36-37页 |
·外植体的培养 | 第37页 |
·组培苗共生菌株的筛选 | 第37页 |
·人工接种组培苗的内生真菌再分离 | 第37页 |
·内生菌株对宿主碳素吸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活性成分含量比色测定 | 第38-39页 |
·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含量 | 第38页 |
·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 | 第38-39页 |
·DNS法测定总多糖 | 第39页 |
·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 | 第39页 |
·液相色谱测定 | 第39-40页 |
·芦丁的测定 | 第39-40页 |
·没食子酸的测定 | 第40页 |
·木犀草素的测定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仙鹤草组培苗共生内生真菌的筛选 | 第40-42页 |
·共生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41-42页 |
·共生后内生真菌的再分离 | 第42页 |
·内生菌株对宿主碳素吸收的影响 | 第42-43页 |
·仙鹤草内生菌株对宿主总酚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3-44页 |
·仙鹤草内生菌株对宿主总黄酮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4-46页 |
·仙鹤草内生菌株对宿主总多糖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6-47页 |
·仙鹤草内生菌株对宿主总皂苷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7-49页 |
·内生真菌侵染对宿主芦丁、木犀草素及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 | 第49-52页 |
·HPLC法对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内生菌株对组培苗中芦丁积累的影响 | 第50-51页 |
·内生菌株对组培苗木犀草素积累的影响 | 第51-52页 |
·内生菌株对组培苗中没食子酸积累的影响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仙鹤草内生真菌对宿主黄酮类物质的转化 | 第54-66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4页 |
·培养基 | 第54页 |
·内生菌株的培养 | 第54页 |
·空白对照制备 | 第54-55页 |
·转化试验 | 第55页 |
·HPLC法测定底物含量 | 第55页 |
·芦丁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4页 |
·仙鹤草内生菌株对芦丁的生物转化 | 第55-5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5-56页 |
·内生真菌菌株对芦丁的转化率测定 | 第56-59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菌株对槲皮素的生物转化 | 第59-6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9-60页 |
·槲皮素浓度及转化率测定 | 第60-62页 |
·仙鹤草内生真菌菌株对木犀草素的生物转化 | 第62-6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63页 |
·木犀草素浓度及转化率测定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