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7-13页
 (一)课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第7-9页
  1.课题的缘起第7-8页
  2.选题的研究意义第8-9页
   (1)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第8页
   (2)选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9-11页
  1.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9-10页
  2.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0-11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11-13页
二、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基本理论阐释第13-19页
 (一)我国忧患意识的历史渊源第13-14页
 (二)忧患意识的内涵分析第14-15页
 (三)大学生忧患意识内涵分析第15-16页
 (四)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第16-19页
  1.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第16-17页
  2.有助于促使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第17页
  3.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精神第17页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第17-18页
  5.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第18-19页
三、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调查及现状分析第19-25页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第19-23页
 (二)大学生忧患意识缺失的表现第23-25页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明确第23-24页
  2.社会责任感淡化,道德意识淡薄第24页
  3.学习紧迫感不强,学习态度懈怠第24页
  4.易患得患失,心理应对能力较弱第24-25页
四、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面临的问题第25-29页
 (一)学校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第25-26页
 (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第26-27页
 (三)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第27页
 (四)大学生自我忧患意识教育匮乏第27-28页
 (五)网络信息化发展给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带来挑战第28-29页
 (六)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第29页
五、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第29-42页
 (一)遵循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原则第29-32页
  1.长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第29-30页
  2.主体性与层次性相协调原则第30-31页
  3.自信与自省相结合原则第31页
  4.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配合原则第31-32页
 (二)丰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第32-35页
  1.加强国情教育第32-33页
  2. 加强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第33页
  3.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第33-34页
  4. 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第34页
  5.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第34-35页
  6.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第35页
 (三)创新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方法第35-38页
  1.理论教育法第36页
  2.实践锻炼法第36-37页
  3.媒体教育法第37页
  4.心理辅导法第37-38页
  5.自我教育法第38页
 (四)拓展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第38-42页
  1.开设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课程第38-39页
  2.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忧患意识教育第39页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校园氛围第39-40页
  4.积极占领网络忧患意识教育新阵地第40页
  5.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制度建设第40-41页
  6.不断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理论研究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第43-46页
附录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