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本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新颖之处 | 第13-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新颖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特征、成因及其危害 | 第16-29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一) 考试作弊行为 | 第16页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 第16页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 | 第16-19页 |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调查 | 第17-18页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三、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新特征 | 第19-22页 |
(一) 形成考试作弊行为的“认同文化 | 第20页 |
(二) 作弊形式多样化、社会化 | 第20-21页 |
(三) 作弊手段高科技化、隐蔽化 | 第21-22页 |
四、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形成的原因 | 第22-26页 |
(一) 主观原因 | 第23-24页 |
(二) 客观原因 | 第24-26页 |
五、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危害 | 第26-29页 |
(一) 对个人的危害 | 第26-27页 |
(二) 对学校的危害 | 第27页 |
(三) 对社会的危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思考 | 第29-36页 |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29-33页 |
(一) 高校校园学习、学术氛围面临挑战 | 第29页 |
(二) 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性判断面临挑战 | 第29-31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面临挑战 | 第31-32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面临挑战 | 第32-33页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思考 | 第33-36页 |
(一) 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第33-34页 |
(二) 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 第34-35页 |
(三) 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功能、原则和对策思考 | 第36-48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功能 | 第36-38页 |
(一) 预防功能 | 第36-37页 |
(二) 引导功能 | 第37-38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一) 完整性原则 | 第38-39页 |
(二) 人性化原则 | 第39-40页 |
(三) 导向性原则 | 第40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对策思考 | 第40-48页 |
(一)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正确认 | 第41-42页 |
(二)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遵守考试规则的自觉性 | 第42-44页 |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考试失败的抗挫力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查问卷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