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微型车纯电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外纯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纯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第13-15页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现状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动力系统分析第18-26页
   ·纯电动汽车结构第18-23页
     ·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第19-22页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结构形式第22-23页
   ·基于EMT纯电驱动系统结构第23-25页
     ·EMT系统简介第23-24页
     ·基于EMT纯电动驱动系统结构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行驶性能第26-35页
   ·纯电动汽车行车受力分析第26-30页
     ·纯电动汽车行车驱动力分析第26-27页
     ·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分析第27-29页
     ·纯电动汽车行驶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的平衡第29-30页
     ·纯电动汽车的功率平衡第30页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第30-32页
     ·最高车速第30-31页
     ·爬坡能力第31页
     ·加速性能第31-32页
   ·纯电动汽车的经济性第32-34页
     ·续驶里程第32-33页
     ·等速工况续驶里程的计算第33页
     ·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及参数匹配第35-51页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原则分析第35页
   ·纯电驱动系统动力性计算分析第35-50页
     ·微型车参数与性能指标第35-37页
     ·试验循环工况下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分析第37-39页
     ·驱动电机选型与参数匹配第39-45页
     ·传动系统方案确定与参数匹配第45-47页
     ·动力电池组选型与参数匹配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纯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设计与仿真第51-75页
   ·EMT用两档变速器方案分析第51-52页
     ·EMT系统变速器实现功能第51页
     ·EMT系统变速器设计要求第51-52页
   ·EMT系统两档变速器结构方案设计第52-54页
     ·EMT系统电机与变速器集成设计第52-54页
     ·EMT系统转速传感器设计第54页
   ·EMT两档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设计第54-65页
     ·EMT系统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设计要求第55-56页
     ·换挡执行机构液压缸方案设计第56-57页
     ·换挡执行机构原理分析设计第57-59页
     ·换挡执行机构参数匹配计算与设计第59-62页
     ·换挡位置传感器选型第62-65页
     ·换挡执行机构总体设计第65页
   ·EMT系统变速器执行机构仿真模拟第65-74页
     ·AMESim仿真工具简介第65-66页
     ·换挡执行机构油泵反馈控制第66-67页
     ·仿真模型建立及仿真结果分析第67-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纯电动汽车整车仿真和台架试验第75-101页
   ·纯电动汽车加速时间建模仿真第75-81页
     ·纯电动车动力源仿真模型第76页
     ·动力传动系统仿真模型第76-77页
     ·纯电动车行驶阻力仿真模型第77-78页
     ·纯电动汽车加速时间仿真第78-79页
     ·加速时间仿真结果分析第79-81页
   ·基于GT-drive电动汽车整车建模仿真第81-88页
     ·GT-drive软件简介第81页
     ·驱动电机仿真模块第81-82页
     ·自动变速器仿真模块第82-83页
     ·电源仿真模块第83-84页
     ·纯电驱动系统及车身仿真模块第84-86页
     ·驾驶员仿真模块第86-87页
     ·纯电动车循环工况模块第87-88页
     ·微型纯电动车整车模型建立第88页
   ·纯电动汽车循环工况仿真与分析第88-91页
     ·EMT纯电驱动车辆工况仿真分析第88-91页
   ·微型纯电驱动系统台架试验第91-100页
     ·EMT纯电驱动系统台架试验搭建第91-94页
     ·台架试验效率分析第94-97页
     ·台架试验换挡时间分析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4页
   ·本文总结第101-102页
   ·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扭力梁式后悬架总成疲劳损伤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