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致轨道振动能量俘获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理论分析模型 | 第14-15页 |
| ·实验及工程应用 | 第15-1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 2 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 ·梁结构动力响应的求解方法 | 第20-22页 |
| ·振型叠加法 | 第20页 |
| ·传递矩阵法 | 第20-21页 |
| ·数值法 | 第21页 |
| ·积分变换法 | 第21-22页 |
| ·压电俘能输出的求解方法 | 第22-23页 |
| ·等效电路法 | 第22-23页 |
| ·压电梁理论法 | 第23页 |
| ·有限元方法 | 第23页 |
| ·带储能电路的Simulink仿真 | 第23-25页 |
| 3 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分析模型 | 第25-46页 |
| ·梁的动力响应 | 第26-31页 |
| ·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 ·数值算例及讨论 | 第30-31页 |
| ·压电俘能器分析 | 第31-45页 |
| ·理论分析 | 第32-33页 |
| ·数值算例及参数讨论 | 第33-39页 |
| ·传感特性 | 第39-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轨道交通俘能器充电过程分析 | 第46-59页 |
| ·理论计算 | 第46-48页 |
| ·Simulink仿真 | 第48-58页 |
| ·电池模型 | 第48-51页 |
| ·Simulink有效性验证 | 第51-53页 |
| ·仿真模拟 | 第53-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9页 |
| ·思考和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A | 第65-66页 |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