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论文写作思路与框架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产融结合的基本分析 | 第18-23页 |
·产融结合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产融结合的定义 | 第18-19页 |
·产融结合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0页 |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0-21页 |
·企业价值理论 | 第21页 |
·企业资源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产融结合的实践分析 | 第23-31页 |
·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23-29页 |
·产融结合在我国的产生 | 第23-24页 |
·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发展 | 第24-26页 |
·我国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 | 第26-29页 |
·我国企业实施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产融结合战略不明确 | 第29页 |
·企业风险管控缺失 | 第29-30页 |
·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 第30-31页 |
第4章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1-35页 |
·产融结合的正效应 | 第31-32页 |
·节约交易成本 | 第31页 |
·降低经营风险 | 第31-32页 |
·实现战略协同 | 第32页 |
·产融结合的负效应 | 第32-35页 |
·企业相关风险加大 | 第32-33页 |
·集团管控难度增强 | 第33-34页 |
·内部交易引发混乱 | 第34-35页 |
第5章 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的战略实施要点分析 | 第35-43页 |
·产融结合的前期管控 | 第35-38页 |
·明确产融结合的前提 | 第35页 |
·确定产融结合的目标 | 第35-36页 |
·选择适当的结合路径 | 第36-38页 |
·产融结合的过程管控 | 第38-41页 |
·实现合理的产业布局 | 第38-39页 |
·明确金融业务的定位 | 第39页 |
·构建合理的管控体系 | 第39-40页 |
·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 | 第40页 |
·产融协同效应的衡量 | 第40-41页 |
·产融结合战略的动态调整 | 第41-43页 |
第6章 华润与复星的产融结合案例分析 | 第43-66页 |
·华润集团产融结合的案例分析 | 第43-51页 |
·华润集团产融结合的实施基础 | 第43-47页 |
·华润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 | 第47-51页 |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的案例分析 | 第51-57页 |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的实施基础 | 第51-52页 |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 | 第52-57页 |
·华润与复星产融结合的比较分析 | 第57-62页 |
·产业布局 | 第57-58页 |
·结合方式 | 第58-59页 |
·金融定位 | 第59页 |
·战略协同 | 第59-61页 |
·集团管控 | 第61-62页 |
·总结与建议 | 第62-66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实施产融结合的几点建议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