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基础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微博事件的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新闻学语境中弱势群体内涵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赋权理论解析及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微博事件中弱势群体赋权现象的个案分析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微博事件中弱势群体赋权的几类层次 | 第16-25页 |
·个体话语权的扩张——7·21北京暴雨灾民微博求助及效果分析 | 第16-21页 |
·群体认同归属感的加强——以农民工微博讨薪为例 | 第21-23页 |
·虚拟救助与实际行动力的接轨——以新浪微公益为例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微博事件中弱势群体自我赋权的原因 | 第25-28页 |
·微博传播的特性 | 第26-27页 |
·受众的心理原因 | 第27页 |
·摒弃“眼球经济”效应的议程设置模式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微博事件中弱势群体的赋权路径 | 第28-30页 |
·在线互动与线下行动,建立自助互助体系 | 第28-29页 |
·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提升议程设置的强度 | 第29页 |
·自发形成网络社群内的传播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微博事件中弱势群体赋权现象的核心 | 第30-33页 |
·弱势群体自我赋权下受传关系的重构 | 第30-31页 |
·新媒体赋权的核心及意义审视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微博事件中弱势群体赋权现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当前微博赋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传播信息欠缺把关,可信度不高 | 第33-34页 |
·新媒体传播主体非专业化,微博赋权行为的可持续性不强 | 第34页 |
·大众审美取向的偏离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完善微博赋权的对策思考 | 第35-37页 |
·理性区分把关释权与把关放权 | 第35页 |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构建健康诚信的传播秩序 | 第35-36页 |
·意见领袖发挥自身作用 | 第36页 |
·微博实名制认证 | 第36-37页 |
·微博赋权合法性的界定 | 第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