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社会动员与网络群体事件的一般理论 | 第13-17页 |
·社会动员概述 | 第13页 |
·网络群体事件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群体事件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网络群体事件概念界定 | 第14页 |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 | 第14-15页 |
·网络群体事件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生成机制及社会动员模式 | 第17-23页 |
·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 | 第17-20页 |
·社会性根源 | 第17-18页 |
·技术性优势 | 第18-19页 |
·主观性因素 | 第19-20页 |
·网络群体事件形成社会动员的过程及模式 | 第20-23页 |
·网络群体事件形成社会动员的过程 | 第20-21页 |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员模式归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网络群体事件进行社会动员的双重效应 | 第23-27页 |
·积极效应 | 第23-25页 |
·推动事件本身发展进程,促进事件解决 | 第23页 |
·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推动民主化进程 | 第23-24页 |
·有助于充分表达民意,缓和社会矛盾 | 第24页 |
·形成舆论压力,影响公共决策 | 第24-25页 |
·对政府加以警示,敦促其重视民生问题 | 第25页 |
·消极效应 | 第25-27页 |
·非理性因素误导,造成社会信任危机 | 第25页 |
·容易被居心不良者利用,滋生网络谣言 | 第25-26页 |
·促使网络暴力产生,民众安全感缺失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网络群体事件引发社会动员的困境与出路 | 第27-35页 |
·控制网络群体事件的困境 | 第27-28页 |
·网络群体事件的应对 | 第28-35页 |
·建立和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 第28-29页 |
·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 | 第29-30页 |
·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规范网民的表达行为 | 第30-31页 |
·畅通公共述求通道,推动民主化进程 | 第31页 |
·构建合理的网络动员机制引领社会动员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