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音论文--中古语音(魏晋南北朝―宋语音)论文--其他韵书论文

《五音集韵》韵图编纂及其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22页
 第一节 《五音集韵》的产生和流布第8-18页
 第二节 《五音集韵》的研究概况第18-20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0-22页
第一章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的编纂体例解析第22-30页
 第—节 十六摄与内外转第22-23页
 第二节 二十四图简介第23-29页
 第三节 声韵调排列体例第29-30页
第二章 《五音集韵韵图》的编纂体例第30-42页
 第一节 关于摄与韵图设计原则第30-31页
 第二节 内外转分图与内外转混等问题第31页
 第三节 关于开、合口分图与开、合口合并问题第31-32页
 第四节 关于声母标示与声类合并问题第32-33页
 第五节 关于韵目标示与韵类合并问题第33页
 第六节 关于声调标示问题第33-34页
 第七节 关于重纽韵图排列问题第34页
 第八节 关于寄韵问题第34-35页
 第九节 关于新增小韵如何处理问题第35-42页
第三章 《五音集韵韵图》三十四图及其说明第42-116页
第四章 《五音集韵》声类的演变与层次第116-124页
 第一节 唇音的演变与层次第116-118页
 第二节 舌音的演变与层次第118-119页
 第三节 牙音的演变与层次第119页
 第四节 齿音的演变与层次第119-120页
 第五节 喉音的演变与层次第120-121页
 第六节 小结第121-124页
第五章 《五音集韵》阳声韵的演变与层次第124-156页
 第一节 通摄、江摄、宕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26-130页
 第二节 梗摄、曾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30-137页
 第三节 臻摄、山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37-149页
 第四节 深摄、咸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49-153页
 第五节 小结第153-156页
第六章 《五音集韵》阴声韵的演变与层次第156-174页
 第一节 止摄、蟹摄、遇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56-165页
 第二节 果摄、假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65-168页
 第三节 效摄、流摄的演变与层次第168-172页
 第四节 小结第172-174页
第七章 《五音集韵》入声韵的演变与层次第174-184页
 第一节 通摄、江摄、宕摄、梗摄、曾摄收-k韵尾入声韵的演变与层次第174-177页
 第二节 臻摄、山摄收-t韵尾入声韵的演变与层次第177-180页
 第三节 深摄、咸摄收-p韵尾入声韵的演变与层次第180-182页
 第四节 小结第182-184页
第八章 总论第184-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90-192页
致谢第192-194页
个人简历第194-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
下一篇:芗城方音的历史层次及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