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背景与理论实践 | 第13-14页 |
·多元文化的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多元文化与价值观 | 第16-22页 |
·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 第16-17页 |
·文化的含义 | 第16页 |
·文化的特点 | 第16-17页 |
·多元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 第17-18页 |
·多元文化的含义 | 第17页 |
·多元文化的特点 | 第17-18页 |
·价值观的含义、特点和形成条件 | 第18-20页 |
·什么是价值观 | 第18页 |
·价值观的特征 | 第18-19页 |
·价值观的形成条件 | 第19-20页 |
·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 | 第20-22页 |
·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 第20-21页 |
·多元文化对价值观的冲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北京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 第22-37页 |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 第22-24页 |
·人生观 | 第22-23页 |
·幸福观 | 第23页 |
·职业观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页 |
·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 | 第24-27页 |
·金钱观 | 第25页 |
·消费观 | 第25-26页 |
·分配观 | 第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 | 第27-30页 |
·爱国主义 | 第27-28页 |
·集体主义 | 第28页 |
·关于信仰 | 第28-29页 |
·权利观念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页 |
·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 | 第30-33页 |
·人际关系 | 第30-31页 |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 第31页 |
·校园文化 | 第31-32页 |
·科技观念 | 第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 | 第33-37页 |
·社会公德 | 第33页 |
·交友 | 第33-34页 |
·诚信 | 第34页 |
·规范和自由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 第37-46页 |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外来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 第37-38页 |
·现代文化催生了大学生的个体意识 | 第38-39页 |
·文化竞争唤醒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觉 | 第39-40页 |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西方文化交流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 第41-42页 |
·多元文化渗入对理性精神的影响 | 第42-43页 |
·全球化思维对国家和民族认知的影响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多元文化背景与大学生价值观导向 | 第46-67页 |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理论回应现实的挑战 | 第46-48页 |
·确立极高的问题意识 | 第46-47页 |
·确立明确的阵地意识 | 第47页 |
·确立良好的主动意识 | 第47-48页 |
·确立深切的忧患意识 | 第48页 |
·恰当定位目标,夯实价值观导向文化基础 | 第48-52页 |
·整合传统文化完善道德人格 | 第48-50页 |
·规范大众文化培育理性精神 | 第50-52页 |
·借鉴外来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 第52页 |
·共创和谐文化,构建价值观导向文化调控机制 | 第52-60页 |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 第53-54页 |
·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 第54-56页 |
·以完善的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 第56-57页 |
·以同步的动态监测防控大学生的价值失范 | 第57-60页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立价值观导向文化坐标 | 第60-67页 |
·引导大学生在文化的交流中进行价值选择 | 第60-63页 |
·引导大学生在文化的传承中实现价值认同 | 第63-64页 |
·引导大学生在文化的创造中完成价值内化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70页 |
附录一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