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铁道车辆智能轮重仪的研制与运用管理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检测设备现状 | 第13-16页 |
·轨道衡 | 第14-15页 |
·超偏载仪 | 第15页 |
·轮重仪 | 第15-16页 |
·轮重仪称重原理的推导 | 第16-19页 |
·目前轮重仪的现状 | 第19页 |
·便携式智能轮重仪的研究 | 第19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轮重仪的结构设计 | 第21-31页 |
·总体设计要求 | 第21-22页 |
·设计中解决的问题 | 第22-23页 |
·液压系统部件的设计 | 第23-24页 |
·微型电动机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电池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26-27页 |
·传动机构的设计 | 第27页 |
·轮重仪的主要结构 | 第27-29页 |
·轮重仪的参数标定 | 第29-30页 |
·轮重仪的技术指标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轮重仪控制部分的设计 | 第31-37页 |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31-35页 |
·51 系列单片机介绍 | 第32页 |
·A/D 转换器的选择和介绍 | 第32-34页 |
·LCD 液晶显示器的选择和介绍 | 第34-35页 |
·控制部分的软件设计 | 第35-36页 |
·电机是否正常工作的子程序 | 第35页 |
·AD 转换子程序 | 第35页 |
·总重量、偏载、偏重计算子程序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轮重仪的功能验证 | 第37-55页 |
·轮重仪的现场测试 | 第37-38页 |
·测试的方法 | 第37页 |
·测试的结论 | 第37-38页 |
·轮重仪的产品检验 | 第38-41页 |
·检验的依据 | 第38页 |
·检验的条件及方法 | 第38-39页 |
·检验的结论 | 第39-41页 |
·轮重仪的检定 | 第41-52页 |
·检定的依据 | 第41页 |
·检定前的准备工作 | 第41-50页 |
·检定的实施 | 第50-52页 |
·轮重仪的产品认证 | 第52-54页 |
·认证的依据 | 第53页 |
·认证的方法 | 第53页 |
·认证的结果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轮重仪运用中的相关规定 | 第55-74页 |
·轮重仪现场使用方法 | 第55-61页 |
·轮重仪的测量方法 | 第55-59页 |
·仪器自动找零点(即系统清零) | 第59页 |
·系统保护功能 | 第59-61页 |
·与轮重仪检定有关的实验室制度 | 第61-68页 |
·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 第61-63页 |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 第63-64页 |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 第64页 |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 第64-65页 |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 第65页 |
·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 | 第65-66页 |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 第66-67页 |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 第67-68页 |
·与轮重仪运用管理有关的制度 | 第68-72页 |
·运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分工 | 第68-69页 |
·轮重仪的配置 | 第69-70页 |
·轮重仪的运用与管理 | 第70-72页 |
·轮重仪保养与维修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总结 | 第74-75页 |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