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论文

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立法建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相关概念第11-14页
     ·优秀近现代建筑第11-13页
     ·保护管理办法第13页
     ·立法第13-14页
     ·立法技术第14页
     ·立法建议第14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6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国内专家学者对近现代建筑保护制度研究的主要成果第17-21页
     ·保护方法的研究第17页
     ·保护制度的研究第17-21页
第二章 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与其构建的建筑遗产保护法规框架第21-27页
   ·法律、法规与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第21-23页
     ·法律、法规第21-22页
     ·立法形式及法律效力第22页
     ·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类型第22-23页
   ·建筑遗产保护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框架第23-26页
     ·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纵向框架第23-24页
     ·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横向框架第24页
     ·国家层面的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法规框架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近现代建筑保护的规划法规体系第27-43页
   ·历程梳理第27-37页
     ·近现代建筑史的研究第27-28页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国家层面文物立法第28-29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地方立法第29-31页
     ·二十一世纪初的建设部通知第31-35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体系第35-37页
   ·保护法规体系构建趋势第37-38页
     ·保护内容第37页
     ·管理对象第37-38页
     ·国家法与地方法的关系第38页
   ·法规体系的成型与不足第38-41页
     ·文物保护法及从属配套法规的不足第38-39页
     ·城乡规划法及从属配套法规的缺陷第39-41页
     ·法规的空白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立法建议的前期准备第43-63页
   ·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立法建议第43页
   ·地方保护工作概况第43-45页
   ·立法的可操作性议题第45-49页
     ·立法的可操作性第45-46页
     ·实现可操作性的关键第46-47页
     ·提高可操作性的方案第47-49页
     ·小结第49页
   ·认定程序的普适性议题第49-55页
     ·认定程序的普适性第49页
     ·认定标准第49-50页
     ·认定流程第50-55页
     ·小结第55页
   ·保护规划的系统性议题第55-60页
     ·保护规划的系统性第55-56页
     ·城市紫线管理第56-58页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五章 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立法建议第63-71页
   ·编制背景第63页
   ·编制目标第63-64页
   ·立法框架及各章节内容概述第64页
   ·总则条款及重要条款说明第64-70页
     ·适用范围第65页
     ·保护原则第65-66页
     ·地方性事务第66页
     ·各级政府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职责第66-68页
     ·公民的保护义务第68页
     ·保护与利用第68-69页
     ·规划管理手段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语第71-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118页
 附录 1 征求意见会议纪要第79-111页
 附录 2《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送审稿)》第111-11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附件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商学院建筑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