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主体功能区与地方政府合作概述 | 第23-44页 |
·主体功能区的涵义 | 第23-27页 |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 第23-25页 |
·主体功能区的特征 | 第25-27页 |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及类型 | 第27-30页 |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 | 第27-28页 |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第28-30页 |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4页 |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 | 第30-32页 |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义 | 第32-34页 |
·地方政府合作及其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系 | 第34-43页 |
·地方政府合作的特征 | 第34-35页 |
·地方政府合作的类型 | 第35-36页 |
·地方政府合作的动因 | 第36-38页 |
·地方政府合作的机制 | 第38-42页 |
·地方政府合作是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必由之路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合作的制约因素 | 第44-64页 |
·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44-47页 |
·冲突的特征 | 第44-45页 |
·冲突的类型 | 第45-47页 |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局限性及其各种关系的失调 | 第47-50页 |
·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处理不当 | 第48-49页 |
·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失调 | 第49-50页 |
·各行政区发展失衡 | 第50-53页 |
·基本公共服务施舍配置不合理 | 第51页 |
·文化教育与科学发展水平失衡 | 第51-52页 |
·信息严重不对称 | 第52-53页 |
·缺乏制度保障 | 第53-62页 |
·法律制度缺失 | 第53-55页 |
·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 第55-56页 |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56-59页 |
·生态补偿机制不合理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加强地方政府合作的基本构想 | 第64-85页 |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可行性 | 第64-66页 |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 第64-65页 |
·国外空间规划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启示 | 第65-66页 |
·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具体措施 | 第66-76页 |
·加强决策合作 | 第67-70页 |
·积极开展经济合作 | 第70-72页 |
·科学推进生态合作 | 第72-75页 |
·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合作 | 第75-76页 |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合作的政策支持 | 第76-84页 |
·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 | 第77-78页 |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 第78-81页 |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 第81-82页 |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