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交际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看图写话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问题分析 | 第13-19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 写话 | 第13页 |
2. 写话与说话 | 第13页 |
3. 看图写话 | 第13-14页 |
(二) 看图写话教学的意义 | 第14页 |
1. 激发学生对待写话的兴趣 | 第14页 |
2. 促进学生写作心理的发展 | 第14页 |
3.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 第14页 |
(三) 看图写话教学的目的 | 第14-15页 |
1. 为说话训练打开思路 | 第14页 |
2. 为写话教学提供手段 | 第14-15页 |
3. 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 第15页 |
(四) 看图写话教学问题分析 | 第15-19页 |
1. 学生看图写话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2. 看图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3. 看图写话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二、交际性看图写话的提出与发展 | 第19-22页 |
(一) 什么是交际性看图写话 | 第19页 |
1. 定义 | 第19页 |
2. 内涵 | 第19页 |
(二) 交际性看图写话提出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2. 对话理论 | 第19-20页 |
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0页 |
4. 交际理论 | 第20页 |
(三) 交际性看图写话的发展过程 | 第20-22页 |
1. 教学中自我反思阶段 | 第20页 |
2. 教学中思想萌动阶段 | 第20-21页 |
3. 教学中实践探索阶段 | 第21页 |
4. 教学中过程提升阶段 | 第21-22页 |
三、交际性看图写话的素材选择策略 | 第22-26页 |
(一) 交际性看图写话素材选择的原则 | 第22-23页 |
1. 自主性原则 | 第22页 |
2. 生活化原则 | 第22页 |
3. 多元性原则 | 第22页 |
4. 趣味性原则 | 第22-23页 |
(二) 交际性看图写话素材选择的范围 | 第23-26页 |
1. 从教材入手,选择写话素材 | 第23页 |
2. 从课外阅读入手,选择写话素材 | 第23-24页 |
3.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选择写话素材 | 第24-26页 |
四、交际性看图写话的课堂操作策略 | 第26-34页 |
(一) 交际性看图写话的课堂操作原则 | 第26-27页 |
1. 多角度提供写话思路的原则 | 第26页 |
2.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原则 | 第26页 |
3. 多方面进行充分交际的原则 | 第26-27页 |
4. 鼓励学生个性表达的原则 | 第27页 |
(二) 交际性看图写话的课堂操作流程 | 第27-34页 |
1. 与教师交际——学会要求 | 第27页 |
2. 与图画交际——学会看图 | 第27-31页 |
3. 与同伴交际——学会表达 | 第31-32页 |
4. 与文字交际——学会写话 | 第32-34页 |
五、交际性看图写话的教学评价策略 | 第34-39页 |
(一) 交际性看图写话的教学评价原则 | 第34页 |
1. 及时性原则 | 第34页 |
2. 鼓励性原则 | 第34页 |
3. 个性化原则 | 第34页 |
(二) 交际性看图写话的教学评价手段 | 第34-39页 |
1. 评价主体多元 | 第34-36页 |
2. 评价标准多维 | 第36-37页 |
3. 评价方式多样 | 第37-39页 |
六、交际性看图写话教学案例及效果分析 | 第39-50页 |
(一) 教材说明 | 第39-40页 |
(二) 学生情况介绍 | 第40页 |
(三) 教学片段及效果分析 | 第40-47页 |
(四) 学生作品及效果分析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