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利用SSR标记研究我国茶树无性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分子标记的类型、原理及特点第12-17页
     ·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第12-13页
     ·基于PCR反应的分子标记第13-17页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第13-14页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4-15页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第15-16页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第16页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第16-17页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第17页
   ·分子标记在茶树上的应用第17-22页
     ·遗传多样性第17-19页
     ·系统分类、演化与传播第19-20页
     ·DNA指纹图谱和鉴别第20-21页
     ·亲本选择和早期鉴定第21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21-22页
   ·我国茶树育种进展第22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乌龙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第24-37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材料第24-26页
     ·方法第26-28页
       ·DNA的提取和检测第26-27页
       ·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第27页
       ·数据处理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乌龙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8-30页
     ·乌龙茶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分析第30-32页
       ·乌龙茶品种(系)的UPGMA聚类分析第30-31页
       ·乌龙茶品种的主成分分析第31-32页
     ·不同地理来源乌龙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第32-33页
     ·杂交选育乌龙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第33页
     ·铁观音、黄棪衍生品种(系)亲缘关系分析第33-35页
   ·讨论第35-37页
第二章 红绿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第37-52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材料第38-43页
     ·方法第43页
       ·DNA的提取与检测第43页
       ·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第43页
       ·数据处理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红绿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3-45页
     ·红绿茶品种(系)的聚类分析第45-46页
     ·不同地理来源红绿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第46-48页
     ·杂交选育红绿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第48页
     ·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杂交选育品种的SSR分析第48-50页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我国茶树主要无性系品种的SSR分析第52-70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9页
     ·材料第52-58页
     ·方法第58-59页
       ·DNA的提取与检测第58-59页
       ·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第59页
       ·数据处理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我国主要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9-61页
     ·不同地理来源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61-63页
     ·不同适制性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63-64页
     ·不同植物学特征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64-66页
       ·不同树型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第64页
       ·不同叶片大小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64-65页
       ·不同发芽期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65-66页
     ·我国主要茶树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第66-67页
   ·讨论第67-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4页
   ·结论第70-72页
     ·我国乌龙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第70页
     ·红绿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第70-71页
     ·我国茶树主要无性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第71-72页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特征特性及制种播期和自交系就地冬繁效果研究
下一篇:黑壳子粳抗稻瘟病基因Pihkl(t)的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