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发生 | 第16-20页 |
1 细菌性青枯病的病原物 | 第16-17页 |
2 青枯劳尔氏菌的侵染及致病机理 | 第17页 |
3 细菌性青枯病的表现症状 | 第17页 |
4 细菌性青枯病的发生规律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及生防机制 | 第20-28页 |
1 抗病品种培育 | 第20-21页 |
2 物理防治途径 | 第21页 |
3 化学防治途径 | 第21-23页 |
4 生物防治途径 | 第23-25页 |
·无致病力青枯菌的利用 | 第23-24页 |
·内生细菌与根围促生菌 | 第24页 |
·菌根真菌 | 第24-25页 |
·基因植物的应用 | 第25页 |
·其他生防材料的应用 | 第25页 |
5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生防机制 | 第25-28页 |
·抗菌物质的产生 | 第25-26页 |
·竞争和定殖优势 | 第26-27页 |
·诱导抗性 | 第27页 |
·对线虫的抑制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微生物在植物根围定殖的研究进展 | 第28-40页 |
1 根围定殖的概念及过程 | 第28-29页 |
2 根围定殖机制 | 第29-30页 |
·运动性 | 第29页 |
·生长根的带动作用 | 第29-30页 |
·下向水流的作用 | 第30页 |
·转运作用 | 第30页 |
3 影响根部定殖的生物因素 | 第30-33页 |
·细菌的生理学特征 | 第30-31页 |
·细菌细胞表面的性质 | 第31页 |
·植物对根部定殖的影响 | 第31-32页 |
·土壤环境 | 第32-33页 |
4 微生物根围定殖的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限菌生物系统的建立 | 第33页 |
·植物根围外来微生物定殖的检测方法 | 第33-37页 |
·DNA和RNA探针法 | 第37-38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番茄青枯颉颃菌Acinetobacter sp.Xa6和Enterobacter sp.Xy3的筛选与评价 | 第40-56页 |
摘要 | 第40页 |
ABSTRACT | 第4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细菌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42页 |
·颉颃细菌对土传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青枯菌拮抗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拮抗细菌产酶活性、产嗜铁素的测定 | 第43-44页 |
·温室试验 | 第44-45页 |
·田间试验 | 第45-46页 |
·颉颃细菌菌株的鉴定 | 第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52页 |
·颉颃细菌平板颉颃活性 | 第46-47页 |
·颉颃细菌产酶活性 | 第47页 |
·温室试验结果 | 第47-51页 |
·大田试验结果 | 第51-52页 |
·菌株Xa6和Xy3鉴定结果 | 第52页 |
3 讨论 | 第52-56页 |
第五章 一种基于根围定殖能力和对代表不同遗传多样性的青枯菌株的颉颃作用的生防菌株筛选策略研究 | 第56-70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56-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细菌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58-59页 |
·颉颃细菌对植物病原青枯菌拮抗活性的测定 | 第59页 |
·颉颃细菌浸种处理后的定殖力测定 | 第59-60页 |
·颉颃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鉴定 | 第60页 |
·颉颃细菌XY21在温室条件下防治由不同遗传背景青枯菌株引起的青枯病 | 第60-61页 |
·颉颃细菌XY21防治青枯病的田间试验 | 第61页 |
·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2 结果 | 第62-67页 |
·颉颃细菌平板颉颃活性 | 第62页 |
·颉颃细菌在番茄种子和根围的定殖能力 | 第62页 |
·颉颃细菌的多样性及鉴定结果 | 第62-64页 |
·颉颃细菌XY21对7个不同青枯菌引起的青枯病的温室生防效果 | 第64-65页 |
·颉颃细菌XY21在田间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 第65-66页 |
·颉颃细菌XY21对7个不同青枯菌的平板拮抗半径与温室防病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第六章 颉颃菌株XY21防治植物青枯病的机制初探 | 第70-92页 |
摘要 | 第70页 |
ABSTRACT | 第70-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80页 |
·植物病原青枯菌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72页 |
·青枯菌Rs-GFP和Rs-RFP的致病力测定与定殖研究 | 第72-73页 |
·颉颃细菌XY21的RFP标记 | 第73-74页 |
·颉颃细菌RFP标记菌株(XY21-RFP)的确认及菌株特性测定 | 第74页 |
·颉颃细菌RFP标记菌株(XY21-RFP)的定殖力和防效测定 | 第74-75页 |
·颉颃细菌XY21利福平标记菌株和RFP标记菌株定殖力与防效的比较 | 第75-76页 |
·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检测颉颃细菌XY21-rif和XY21-RFP对番茄根围细菌种群的影响 | 第76-78页 |
·数据分析 | 第78-80页 |
2 结果 | 第80-89页 |
·青枯菌Rs-GFP和Rs-RFP的致病力与定殖能力 | 第80-81页 |
·颉颃细菌XY21标记菌株(XY21-RFP,XY21-rif)的特性 | 第81-82页 |
·颉颃细菌XY21标记菌株(XY21-RFP)的定殖力和防效 | 第82-85页 |
·颉颃细菌XY21利福平标记菌株XY21-rif和RFP标记菌株XY21-RFP定殖力与防效 | 第85-87页 |
·颉颃细菌XY21-rif和XY21-RFP对番茄根围细菌种群的影响 | 第87-89页 |
3 讨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在读博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