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混合梁斜拉桥 | 第10-13页 |
| ·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混合梁斜拉桥的特点 | 第11页 |
| ·实例 | 第11-13页 |
| ·部分有代表性的斜拉桥抗震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混合梁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建立和自振特性计算分析 | 第16-29页 |
| ·论文工程背景 | 第16-18页 |
| ·概况 | 第16页 |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16页 |
| ·桥跨布置及结构设计 | 第16-18页 |
| ·混合梁斜拉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8-23页 |
| ·主梁的模拟 | 第19页 |
| ·斜拉索的模拟 | 第19-21页 |
| ·桥塔和桥墩的模拟 | 第21页 |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 | 第21-22页 |
|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2-23页 |
| ·混合梁斜拉桥自振特性计算 | 第23-27页 |
| ·自振特性计算理论 | 第23-24页 |
| ·自振特性计算分析 | 第24-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反应谱计算分析 | 第29-41页 |
| ·抗震设防水准及性能目标 | 第29页 |
| ·反应谱输入 | 第29-30页 |
| ·地震作用组合 | 第30页 |
| ·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反应谱计算分析 | 第30-39页 |
| ·纵向+竖向反应谱计算分析 | 第31-35页 |
| ·横向+竖向反应谱计算分析 | 第35-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混合梁斜拉桥地震时程计算分析 | 第41-65页 |
| ·地震动输入 | 第41-42页 |
| ·不考虑行波效应下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 第42-53页 |
| ·纵向+竖向时程计算分析 | 第42-48页 |
| ·横向+竖向时程计算分析 | 第48-53页 |
| ·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 第53-58页 |
| ·计算假定 | 第53页 |
| ·行波效应对结构位移地震响应影响 | 第53-56页 |
| ·行波效应对结构内力地震响应影响 | 第56-58页 |
| ·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58-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第5章 混合梁斜拉桥液体粘滞阻尼器参数优化 | 第65-75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液体粘滞阻尼器基本构造和力学性能 | 第65-66页 |
| ·基本构造 | 第65-66页 |
| ·力学性能 | 第66页 |
| ·液体粘滞阻尼器设置位置和选择参数 | 第66-67页 |
| ·设置位置 | 第66-67页 |
| ·选择参数 | 第67页 |
| ·不同参数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 第67-73页 |
| ·塔顶纵向变形和梁端纵向变形计算分析 | 第68-70页 |
| ·塔底弯矩、剪力和阻尼力计算分析 | 第70-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