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简要评价 | 第15-16页 |
·文章结构与内容 | 第16页 |
·文章结构 | 第16页 |
·文章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职能概述 | 第18-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管理的职能 | 第18-19页 |
·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 | 第19页 |
·就业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人职匹配理论 | 第20-21页 |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 | 第21-25页 |
·政府关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定位的规定 | 第21-22页 |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具备的职能 | 第22-23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能的作用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 第25-31页 |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能执行的现状 | 第25-26页 |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对就业指导认识不全面,就业指导不灵 | 第26-27页 |
·就业指导不够系统,信息反馈不畅通 | 第27页 |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 | 第27-28页 |
·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 第28-29页 |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1页 |
·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 | 第29页 |
·学校管理认知的因素 | 第29-30页 |
·学科发展建设的因素 | 第30-31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职能的对策 | 第31-37页 |
·转变就业指导中心职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31-33页 |
·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向服务型方向转变 | 第31页 |
·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向专业型方向转变 | 第31-32页 |
·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 第32页 |
·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向一体化方向转变 | 第32-33页 |
·拓展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的途径,构建毕业生就业平台 | 第33页 |
·建立完备的反馈系统,及时提供就业服务信息 | 第33-35页 |
·制定就业指导就业方案,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途径 | 第35页 |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建立高水平就业指导师资力量 | 第35-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8页 |
·本文所取得的进展 | 第37页 |
·论文有待完善之处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