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脆弱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建构的探索性研究--以山西二十个村庄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脆弱儿童 | 第9-10页 |
·社会福利 | 第10页 |
·儿童福利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法 | 第1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访谈法 | 第15页 |
·参与式观察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问题与需要的呈现——个别化与普遍化 | 第16-47页 |
·留守儿童 | 第16-23页 |
·留守儿童父母情况 | 第17-18页 |
·留守儿童学习状况 | 第18-21页 |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 第21-23页 |
·辍学儿童 | 第23-29页 |
·辍学儿童的家庭情况 | 第23-25页 |
·辍学儿童的辍学情况 | 第25-26页 |
·儿童辍学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孤儿 | 第29-33页 |
·孤儿的生活状况 | 第29-30页 |
·孤儿受助状况 | 第30-31页 |
·孤儿的心理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受艾滋影响儿童 | 第33-36页 |
·受艾滋影响儿童的基本生活状况 | 第33-34页 |
·受艾滋影响儿童的教育问题 | 第34-35页 |
·受艾滋影响儿童的心理状况 | 第35-36页 |
·服刑人员子女 | 第36-41页 |
·服刑人员子女家庭基本情况 | 第36-38页 |
·服刑人员子女受教育方面 | 第38-39页 |
·服刑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特点 | 第39-41页 |
·大病残疾儿童 | 第41-44页 |
·大病残疾儿童的基本状况 | 第41-42页 |
·大病残疾儿童的受助状况 | 第42页 |
·大病残疾儿童的心理状况 | 第42-44页 |
·个别化与普遍化的具体表现 | 第44-47页 |
·个别化的具体表现 | 第44-45页 |
·普遍化的具体表现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国家与政府的回应——政策与行动 | 第47-51页 |
·政策——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 第47-49页 |
·建立完善统一的立法 | 第47页 |
·建立财政专项统筹 | 第47-49页 |
·行动——具体行动和措施 | 第49-51页 |
·建立专门的儿童福利管理机构 | 第49页 |
·健全脆弱儿童教育体系 | 第49-50页 |
·培养专业化的儿童福利人员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社区回应——自发与自觉 | 第51-55页 |
·自发——缺乏引导 | 第51-52页 |
·儿童家长理念的滞后 | 第51页 |
·邻里情感支持的弱化 | 第51-52页 |
·学校软、硬件设施的缺乏 | 第52页 |
·自觉——干预性诱导 | 第52-55页 |
·儿童家长的理念转变 | 第52-53页 |
·邻里情感支持的增强 | 第53-54页 |
·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机构回应——直接与间接 | 第55-59页 |
·直接——全面实现儿童权利 | 第56-57页 |
·解决脆弱儿童的基本生存问题 | 第56页 |
·全面实现脆弱儿童的基本权利 | 第56-57页 |
·间接——扩大公共参与、培育专业工作方法 | 第57-59页 |
·扩大公共参与 | 第57-58页 |
·培育专业的工作方法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儿童福利主任——支持与发动 | 第59-62页 |
·支持——支持儿童福利工作 | 第59页 |
·了解社区脆弱儿童情况 | 第59页 |
·了解相关政策信息 | 第59页 |
·了解区域内的资源 | 第59页 |
·发动——动员辖区资源 | 第59-62页 |
·建立社区培训中心 | 第60页 |
·建立儿童心理咨询中心 | 第60页 |
·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设施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92页 |
附录A:问卷部分 | 第63-86页 |
A1:留守儿童问卷 | 第63-67页 |
A2:辍学儿童家长问卷 | 第67-71页 |
A3:辍学儿童问卷 | 第71-74页 |
A4:孤儿监护人问卷 | 第74-78页 |
A5:孤儿问卷 | 第78-81页 |
A6:服刑人员子女问卷 | 第81-86页 |
附录B:访谈提纲部分 | 第86-92页 |
B1:受艾滋影响儿童访谈提纲 | 第86-87页 |
B2:受艾滋影响儿童监护人访谈提纲 | 第87-88页 |
B3:大病残疾儿童访谈提纲 | 第88-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