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4页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8-10页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12页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页
 四、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结构第12-13页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与理论第14-25页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界定第14-15页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构成要素第15页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第15-16页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的理论基础第16-25页
  (一) 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第17-18页
  (二) 公共选择理论第18-19页
  (三) 治理理论第19-21页
  (四) 行政体制改革的T型转折理论第21-22页
  (五) 行政三分制思想第22-25页
第二章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梳理第25-43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建制的概况第25页
 二、去“计划体制化”的机构改革第25-29页
  (一) “经济特区时代”(80年代)第25-26页
  (二) 背景分析第26页
  (三) 改革的主要内容第26-29页
 三、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行为第29-33页
  (一) “后特区时代”(90年代)第29-30页
  (二) 背景分析第30页
  (三) 主要内容第30-33页
 四、危机感驱动下行政体制改革的新尝试第33-37页
  (一) “特区不特时期”(2001年-2007年)第33页
  (二) 背景分析第33-34页
  (三) 主要内容第34-37页
 五、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服务型政府第37-43页
  (一) “新特区时期”(2008-)第37页
  (二) 改革背景第37-38页
  (三) 主要内容第38-43页
第三章 对深圳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反思第43-51页
 一、对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反思第43-47页
  (一) “路径依赖”导致的行政文化冲突第43页
  (二) “职责同构”的陷阱第43-44页
  (三) 行政权制衡与协调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第44-46页
  (四) 编制配置和职能分工不合理,设置标准不科学第46页
  (五) 法律法规建设的不配套、不协调第46-47页
 二、对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第47-49页
  (一) 功能新区的试点改革缺乏总体规划第47页
  (二) 实现“三级管理”是撤区还是撤街道第47页
  (三) 改革的同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第47-48页
  (四) 基层街区治理体系有待理顺和完善第48-49页
 三、对公务员系统改革的剖析第49-51页
  (一) 分类方法的局限性第49页
  (二) 分类管理缺乏整合性第49页
  (三) 增量改革思路下“双轨制”运行的局限性第49页
  (四) 单项管理的配套法规不健全第49-51页
第四章 深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第51-62页
 一、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机制第51-57页
  (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再塑第51页
  (二) 打破职责同构,不搞上下对口第51-52页
  (三) 深化行政权力三分制改革,提高行政系统的运作水平第52-56页
  (四) 正确处理编制和职能的关系第56页
  (五) 配套法规体系的跟进第56-57页
 二、推进行政层级改革,优化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第57-60页
  (一) 推进“一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改革第57-58页
  (二) 完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第58-60页
 三、深化公务员管理改革,提高队伍的动力和活力第60-62页
  (一) 细化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第60页
  (二) 探索分类管理中的轮转交流机制第60-61页
  (三) 深化绩效评估,完善个体责任考核体系第61页
  (四) 加强公务员系统的配套立法第61-62页
结束语第62-6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4-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层信访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农村脆弱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建构的探索性研究--以山西二十个村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