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2页 |
符号说明 | 第22-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9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概述 | 第24-35页 |
·影响有限元网格生成的主要因素 | 第24-26页 |
·有限元网格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 第26-28页 |
·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的主要分类 | 第28-30页 |
·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30-34页 |
·有限元网格生成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六面体单元网格的生成方法及发展现状 | 第35-41页 |
·六面体单元网格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 第35-36页 |
·六面体网格生成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36-41页 |
·基于栅格法六面体网格生成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41-46页 |
·基于栅格法的研究现状 | 第41-42页 |
·基于栅格法的分类 | 第42-44页 |
·基于栅格法六面体网格生成方法的存在问题 | 第44-4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6-49页 |
第二章 自适应加密技术和核心网格生成 | 第49-95页 |
·引言 | 第49-51页 |
·实体模型建立和几何特征识别 | 第51-56页 |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几何特征识别 | 第53-56页 |
·相容性加密模板的建立 | 第56-63页 |
·基于实体模型几何特征建立加密信息场 | 第63-76页 |
·基于实体模型表面曲率建立加密信息场 | 第63-67页 |
·基于实体模型局部厚度建立加密信息场 | 第67-72页 |
·基于实体模型小特征建立加密信息场 | 第72页 |
·补充加密判据的建立 | 第72-74页 |
·逐级加密方法和自适应包络网格的建立 | 第74-76页 |
·“锯齿”状核心网格生成 | 第76-78页 |
·节点属性的判断 | 第77页 |
·单元属性的判断 | 第77页 |
·核心网格的生成 | 第77-78页 |
·表面拟合和质量优化 | 第78-81页 |
·表面拟合 | 第78-80页 |
·网格质量优化 | 第80-81页 |
·基于栅格法三维六面体网格自适应生成流程图 | 第81-83页 |
·网格自适应生成实例分析 | 第83-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第三章 六面体网格边界拟合技术 | 第95-151页 |
·引言 | 第95-98页 |
·核心网格的建立和表面空隙填充 | 第98-100页 |
·“锯齿”状核心网格的生成 | 第99页 |
·表面空隙填充单元的产生 | 第99-100页 |
·基于优先点和相对位置关系的边界拟合方法 | 第100-118页 |
·边界拟合的几何要求和拓扑要求 | 第100-101页 |
·表面自由四边形面片的八种类型 | 第101-103页 |
·优先点的识别 | 第103-108页 |
·边界拟合过程 | 第108-117页 |
·特征点拟合 | 第117-118页 |
·特殊子表面的情况 | 第118-119页 |
·边界拟合点的修正 | 第119-124页 |
·一个不合理拟合节点的修正 | 第121-122页 |
·两个相邻不合理拟合节点的修正 | 第122-124页 |
·凹曲边拟合问题 | 第124-134页 |
·表面拟合网格的生成 | 第124-127页 |
·凹曲边附近退化四边形面片的拟合调整 | 第127-133页 |
·凹曲边拟合流程图 | 第133-134页 |
·凸曲边处退化面片的拟合调整 | 第134-137页 |
·六面体网格边界拟合实例分析 | 第137-149页 |
·关于优先点和相对位置关系结合法的应用实例 | 第137-143页 |
·关于凹曲边拟合的网格生成实例 | 第143-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四章 六面体网格质量优化 | 第151-201页 |
·引言 | 第151-154页 |
·网格质量评价模型 | 第154-156页 |
·边界单元的拓扑优化技术 | 第156-177页 |
·不合理的拓扑连接关系 | 第156-160页 |
·插入新单元技术 | 第160-167页 |
·退化单元技术 | 第167-172页 |
·插入与退化相结合的技术 | 第172-176页 |
·各种拓扑优化模式的协调应用规则 | 第176-177页 |
·节点平滑技术 | 第177-186页 |
·边界拟合点的平滑 | 第178-179页 |
·一般表面节点的平滑 | 第179-182页 |
·内部节点的平滑 | 第182-183页 |
·节点平滑实例 | 第183-186页 |
·六面体网格质量优化实例分析 | 第186-197页 |
·本章小结 | 第197-201页 |
第五章 六面体网格局部加密技术 | 第201-219页 |
·引言 | 第201-202页 |
·加密模板的选择 | 第202页 |
·局部加密技术应用的场合和条件 | 第202-204页 |
·局部加密技术 | 第204-213页 |
·节点加密技术 | 第205页 |
·单元加密技术 | 第205页 |
·单元边和单元面加密技术 | 第205-206页 |
·网格边界边加密技术 | 第206-208页 |
·网格表面加密技术 | 第208-209页 |
·局部区域加密技术 | 第209页 |
·多次加密技术 | 第209-211页 |
·局部加密流程图 | 第211-213页 |
·局部加密实例分析 | 第213-216页 |
·本章小结 | 第216-219页 |
第六章 三维六面体网格自动生成软件开发 | 第219-231页 |
·引言 | 第219页 |
·AUTOMESH-3D各模块的功能特点 | 第219-226页 |
·软件的整体结构 | 第219-220页 |
·AUTOMESH-3D软件系统各模块的实现界面 | 第220-226页 |
·AUTOMESH-3D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第226页 |
·应用实例 | 第226-230页 |
·本章小结 | 第230-23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31-235页 |
·结论 | 第231-233页 |
·展望 | 第23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235-247页 |
致谢 | 第247-2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249-2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250-251页 |
发表论文 | 第251-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