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2-14页 |
二、 国内和国外文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二)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相关概述和国外农村养老保险介绍 | 第20-30页 |
一、 养老保险的相关概述 | 第20-24页 |
(一) 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二) 养老保险的起源 | 第22页 |
(三) 养老保险定义 | 第22-23页 |
(四) 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 第23-24页 |
二、 国外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时的社会概况 | 第24-26页 |
(一) 国外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时所达到的经济指标 | 第24-25页 |
(二) 国外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时的人口特征 | 第25-26页 |
(三) 国外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时的文化特征 | 第26页 |
三、 国外养老保险的模式及特点 | 第26-28页 |
(一) 社会保险型的特点 | 第27页 |
(二) 社会救助型的特点 | 第27-28页 |
(三) 储蓄保险型的特点 | 第28页 |
四、 国外实践对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一、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 第31页 |
(二) 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民族之间友好相处的必然要求 | 第31页 |
(三) 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1-32页 |
(四) 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优化人口结构的必然要求 | 第32页 |
二、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32-34页 |
(一) 家庭养老阶段 | 第33页 |
(二) 国家养老保险阶段 | 第33页 |
(三) 社会养老保险阶段 | 第33页 |
(四) 改革适应阶段 | 第33-34页 |
三、 农村养老保险出现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 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 | 第34-35页 |
(二) 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 第35页 |
(三) 政府行为受到挑战 | 第35-36页 |
(四) 制度的缺陷 | 第36-37页 |
(五) 多层次体系没有形成 | 第37页 |
(六) 保障强度偏低 | 第37页 |
(七) 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不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鄂西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分析 | 第38-46页 |
一、 鄂西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概况 | 第38-41页 |
(一) 土家族的传统家庭养老 | 第39页 |
(二) 建国后土家族的五保供养 | 第39-40页 |
(三) 土家族的现代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和建立 | 第40-41页 |
二、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遇到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 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对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三) 制度不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缺乏保障 | 第43页 |
(四) 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显现 | 第43-44页 |
(五) 投保人的意识不强 | 第44页 |
(六) 基金保值问题 | 第44-45页 |
(七) 农保人员缺乏训练及农村养老保险缺乏一定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46-57页 |
一、 发展经济要以农业、旅游为突破口 | 第46-47页 |
二、 解决投保意识问题,要以发展本地教育为出发点 | 第47页 |
三、 树立政府形象、加强法制建设 | 第47-48页 |
四、 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 | 第48-50页 |
五、 加快立法进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50-51页 |
六、 加强地方政府的灵活性 | 第51页 |
七、 政府行为功能的改进 | 第51-54页 |
(一) 政府的扶持功能包括财政扶持和政策扶持 | 第51-53页 |
(二) 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 | 第53-54页 |
八、 加大宣传力度,解放传统养老思想 | 第54-55页 |
九、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养老保险制度 | 第55-56页 |
(一) 一般农民的养老保险 | 第55-56页 |
(二) 进城务工人员 | 第56页 |
(三) 被征地的农民 | 第56页 |
十、 增加农民收入,排除实施保障的阻碍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