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契诃夫体验”与萧红小说的动态演变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2页
绪论 苏俄文学体验与萧红小说第12-22页
 一、 何为“体验”第12-14页
 二、 萧红苏俄文学体验的可能性第14-17页
  1、时间维度:五四以来苏俄文学的译介及影响第14-15页
  2、空间维度:东北与苏俄相近的地缘关系及相似的自然环境第15-16页
  3、历史文化维度:与苏俄文化交流中的东北文学第16-17页
 三、 萧红苏俄文学体验的三种模式第17-22页
第一章 “契诃夫体验”与萧红小说创作题材的演变第22-37页
 第一节 “从大到小”:从表现宏大的左翼革命到书写平凡的日常生活第22-29页
  一、 初登文坛:自觉践行“左翼”革命的创作题材第22-25页
  二、 眼前一亮:契诃夫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创作的深意第25-26页
  三、 创作转向:在日常生活中书写平凡人的生存体验第26-29页
 第二节 “由外而内”:从走向社会生活到走回自我回忆第29-37页
  一、 身体力行:“从家庭走向十字街头”的创作历程第29-31页
  二、 忠于内心:契诃夫在回忆中沉淀小说题材第31-33页
  三、 由外而内:在回忆中走回自己的童年体验第33-37页
第二章 “契诃夫体验”与萧红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第37-54页
 第一节 叙事结构模式的转变:从全聚焦叙事到内聚焦叙事第37-46页
  一、 成人视角下:在主观与客观中逐渐“混合”的全聚焦第38-40页
  二、 契诃夫:成人全聚焦与儿童内聚焦共生的多元视角第40-42页
  三、 儿童视角下:内聚焦的运用与复调结构的形成第42-46页
 第二节 叙事功能模式的突围:从情节模式到情调模式第46-54页
  一、 诗化:以情调模式的“抒情性”置换情节模式的“逻辑性”第47-49页
  二、 散文化:以情调模式的“场景”解构情节模式的“整体性”第49-54页
第三章 “契诃夫体验”与萧红小说美学风格的演变第54-77页
 第一节 由刚转柔的悲态:从“雄迈悲壮”到“忧郁悲凉”第55-64页
  一、 雄迈悲壮:萧红前期浸透在“力”中的美学风格第56-58页
  二、 契诃夫:以悲为美的“忧郁情怀”第58-60页
  三、 忧郁悲凉:萧红后期沉潜在“忧郁”中的悲凉美感第60-64页
 第二节 由隐到显的喜感:从“含蓄幽默”到“辛辣讽刺”第64-77页
  一、 含蓄幽默:萧红前期在“同情”中流露的淡淡幽默第65-67页
  二、 契诃夫:在幽默的笑中凸显犀利的讽刺第67-70页
  三、 辛辣讽刺:萧红后期“契诃夫式”的讽刺笔法第70-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介第8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eagle犬血清中HS203的微量分析及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英语专业精读教材难度与梯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