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电磁二、三维倾子正演模拟与联合反演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大地电磁法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大地电磁正演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大地电磁反演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大地电磁倾子正、反演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0页 |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0-22页 |
第2章 大地电磁二维倾子正演模拟 | 第22-70页 |
·正演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大地电磁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23-31页 |
·频率域 Maxwell 基本方程 | 第24-25页 |
·二维边值问题 | 第25-26页 |
·变分方程 | 第26-27页 |
·四边形单元网格剖分 | 第27-28页 |
·单元网格分析 | 第28-30页 |
·系数矩阵集成 | 第30页 |
·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求取 | 第30-31页 |
·二维正演程序验算 | 第31-36页 |
·K 型层状介质模型 | 第31-32页 |
·低阻异常体模型 | 第32-34页 |
·斜坡地形模型模拟 | 第34-36页 |
·二维倾子正演模拟 | 第36-57页 |
·二维倾子的定义 | 第36-37页 |
·二维介质倾子矢量正演计算 | 第37-38页 |
·模型研究 | 第38-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地形条件下倾子正演模拟研究 | 第57-64页 |
·地形影响特征 | 第57-58页 |
·地形条件下倾子正演模拟 | 第58-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二维视倾子正演模拟 | 第64-69页 |
·视倾子的定义和正演计算 | 第64-65页 |
·模型研究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3章 大地电磁三维倾子正演模拟 | 第70-98页 |
·大地电磁三维正演模拟理论 | 第70-79页 |
·三维边值问题 | 第70-72页 |
·加权余量方程的变分问题 | 第72-73页 |
·有限单元分析 | 第73-77页 |
·系数矩阵的形成 | 第77-78页 |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78-79页 |
·视电阻率值的计算 | 第79页 |
·三维正演程序验算 | 第79-81页 |
·三维倾子正演模拟 | 第81-84页 |
·电磁场各分量间关系 | 第81-82页 |
·张量阻抗与倾子矢量的关系 | 第82-83页 |
·三维倾子矢量正演计算 | 第83-84页 |
·三维倾子正演模拟研究 | 第84-96页 |
·垂直断层模型 | 第85-86页 |
·二维异常体模型 | 第86-87页 |
·三维异常体模型 | 第87-93页 |
·二维静态位移模型 | 第93-94页 |
·三维静态位移模型 | 第94-95页 |
·断层模型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4章 二维倾子资料联合反演研究 | 第98-116页 |
·反演基本理论 | 第98-100页 |
·反演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98-99页 |
·反演问题解的非唯一性 | 第99页 |
·反演问题解的评价 | 第99-100页 |
·倾子资料联合反演算法 | 第100-106页 |
·模型粗糙度的定义 | 第100页 |
·OCCAM 一维反演 | 第100-103页 |
·OCCAM 二维倾子资料联合反演 | 第103-106页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6-115页 |
·初始模型的选择 | 第106-107页 |
·倾斜岩性分界模型 | 第107-109页 |
·倾斜断层模型 | 第109-111页 |
·静态位移模型 | 第111-113页 |
·复杂模型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5章 倾子在实际资料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6-134页 |
·龙门山逆冲构造深部电性结构研究 | 第116-126页 |
·项目背景介绍 | 第116-117页 |
·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与资料定性分析 | 第117-118页 |
·倾子资料特征分析 | 第118-121页 |
·二维反演解释 | 第121-122页 |
·剖面深部电性结构分析 | 第122-125页 |
·研究结论 | 第125-126页 |
·丽江-香格里拉铁路中义隧道勘探研究 | 第126-133页 |
·地形地质条件及勘探目的 | 第126-127页 |
·岩性地球物理特征 | 第127页 |
·野外工作及资料处理 | 第127-129页 |
·视倾子资料特征分析 | 第129-131页 |
·资料反演结果分析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42页 |